湖北省煤炭资源分布情况

2008-12-03 16:15 来源: 我的钢铁

一、概况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08o22′~116o08′,北纬29o02′~33o17′。面积为185900平方公里。全省地势大致呈西、北、东三面高,中央低,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铁路有京广线、焦枝线、京九线、汉丹线、襄渝线、武九线、鸦宜线。水路有长江、汉水等。此外全省各地尚有公路相通,交通条件良好。

湖北省主要煤田(含煤区)有大冶含煤区、蒲圻含煤区、松宜煤田、秭归煤田及长阳含煤区等。除石煤而外到1992年底全省累计控明储量为5885.4万吨,保有储量为510789万吨,预测储量为20569吨。

二、含煤地层特征

(一)二叠系下统栖霞组马鞍段(又名梁山组):

分布于鄂南的蒲圻、崇阳、通山、阳新、咸宁,鄂中的京山、宜城、南漳、保康,鄂西的远安、宜都、松溢、长阳、秭归,鄂西南的巴东、建始、宣恩、鹤峰等到。岩性以砂质岩、泥质岩、铝质岩、灰岩、炭质岩、煤层为主,次为砾岩和残积和铁质岩。马鞍段厚度在区域上有西厚东江的趋势,鄂西一带相对而言较厚为0~54.67为,一般厚为5~15米,其中以松宜煤田东端最厚5.07~54.67米,平均17.82米。而鄂东南地区煤系厚度相对变薄,为0~24.68米,一般厚5~10米。本段可分为四个旋回,各含一层煤,从下到上称一、二、三、四煤。三煤全省普遍发育,厚0~1.3米,以松宜、长阳和巴东麻沙一带最好,二煤局部发育,厚0~4米。四煤一般不可采,厚0~0.9米。属不稳定~极不稳定,局部也有较稳定煤层,煤种以高灰、高硫贫~无烟煤为主。

(二)二叠系上统吴家坪组(龙潭组):

主要分布于鄂东典石、大冶、阳新、黄梅、广济、武昌,鄂西建如、利川、鹤峰、咸丰、来凤、秭归及长阳等地。根据不同岩性组合,大体可分为吴家坪型或龙潭型。吴家坪型以海相碳酸盐喾为主,含煤段厚5~20余米,含可采煤层1~3层,但由一地区仅有1~2层。煤厚两极值为0~8米,一般不足一米,多为不稳定到极不稳定煤层。龙潭型以滨海相砂岩、砂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厚5~80米,含可采煤层三层,自下而上分别为二、三、四煤,以三煤为主,厚0~8米,一般15米。煤层多属不稳定煤层,局部较稳定或极不稳定。就全省而言,煤层发育较好地段有黄石~七约矿区、来凤~利川一带、鹤峰及建始北一事字根表段煤类以无烟煤为主(约占70%),烟煤次之。

(三)三叠系上统至侏罗下统

分布于鄂东南的大冶、武昌、蒲圻、咸宁、嘉鱼,鄂中的荆门、当阳、远安、南漳,鄂西的兴山、秭归、巴东及利川一带。岩性为砾岩,粗、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和煤。荆当盆地分为三叠系上统九里岗组、王龙滩互助组(晓坪组),侏罗系下统桐园竹组总厚可达1400余米,含煤40余层。九里网组Ⅰ、Ⅱ煤组含煤性较好,其次观音Ⅵ段组及水井泫段Ⅳ组局部有可采为煤,但煤层厚度薄,储量少,稳定性差。鄂东南分为三叠系上统鸡公山组和侏罗系下统程潮组、大王冲组及金山店组,总厚420米。含局部可休煤层。鄂西秭归盆地主要含煤层们是三叠系上统沙镇溪组厚0~318米,含煤四层,厚0~4.8米,有三层局部可采,煤层结构复杂。侏罗系下统桐竹园组厚106~294米,含煤21层,厚0~3.29米,有5~6层局部可采,煤层较薄,变化大。

该含煤地层从上到下共含煤40余层,但大多数不可采,不成片,各地段间煤层难于对比,含煤性较好的有秭归煤田东缘;荆当煤田的北部;武昌县南部等地段。

煤类以贫~无烟煤为主。

三、构造特征

湖北大地构造位置,以青峰~襄广断裂为界,其北为秦岭~大别造山带,南为杨子亚板块两个一级构造单元。二叠纪时期,杨子亚板块北有五当、桐柏及大别隆起,南有江南隆起,中间为一东窄本宽的坳陷,形成两隆来一坳的构造格局,同时还系列规模不等的基底断裂和同沉积断裂,们随着相应的低序次的隆起与坳陷,控制着湖北含煤地层的形成与民展。印支~燕山期形成的南、北隆起控制下的对冲、对滑构造机制,对煤田(含煤区)变形起着主要控制作用。

主要采点:

湖北省大冶矿区

湖北省松宜煤田

湖北省蒲圻含煤区

湖北省秭归煤田

湖北省长阳、香炉山含煤区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