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战略 新希望——构筑甘肃省区域发展战略综述

2009-11-04 09:38 来源: 我的钢铁

检视2009年的前9个月,甘肃经济发展既面临种种困难,又充满着勃勃生机。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阴霾下,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科学决策,坚持一切从省情实际出发,带领全省人民迎难而上,在极其艰难中实现了全省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

1—9月,全省GDP实现2279亿元,增长8.8%。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民现金收入创历史新高。

9月,工业实现增加值115.39亿元,增长18.8%,进入全国增幅第一团队。

成绩来之不易,机遇与挑战并存。就是在这一历史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放眼全国,面向未来,再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的经济发展蓝图。

在10月19日召开的省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暨省委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郑重地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

中心: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

两翼:陇东能源化工基地,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组团:各市州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实现优势互补。

整体: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治理与保护、扶贫攻坚、人力资源开发和循环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同步、整体推进。

五个大幅度提升: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大幅度提升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度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大幅度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大幅度提升城乡群众生活质量。

这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判断面临的新形势,不断深化省情认识,适应国家功能区规划,对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作出的新的概括和阐述,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成果,是对“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的拓展和细化。

提出这一宏伟战略,对于甘肃未来经济的发展的确意义非凡:

明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十二五”规划需要我们提前谋篇布局;

国家出台《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西部大开发第二个10年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

全球经济目前已进入“后危机时代”,伤痕与教训告诉我们,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温家宝总理前不久视察甘肃时指出:“在新的形势下,甘肃要抓住机遇,趁势而上,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

不论是中央与国家的期待,还是历史与现实的要求,在这个大背景下审视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出台,可谓正当其时。中心带动,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轴

打开甘肃经济版图,细长的地理概貌,恰似一只欲待振翅的雄鹰。

如果将兰州-白银等中部地区比喻成头与躯干的话,那么,庆阳、平凉、天水地区就是左翼,河西走廊是右翼。兰州头部中心的重要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作为省会城市,兰州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令人遗憾的是,“十五”期间,这座重镇经济发展曾经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较长的一段时期,未能正常发挥其经济中心带动作用。

毋庸置疑,城市空间是兰州发展的最大屏障,“两山夹一河”的地形特点从客观上限制了兰州市的更进一步发展。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情况是,兰州近郊四区160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可供开发建设的存量土地明显不足,老城区基本已无发展空间。可见,兰州要发展,就得向外扩张,就得把其周边潜在的和现实的生产要素整合起来。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战略,无疑为兰州拓展空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也为以兰州中心城市带动辐射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了鲜明的注脚。

空间拓展上,白银和兰州周边地区的加入,丰富了兰州市在经济概念上的内涵。也就是说,在这个经济都市圈里,惯有的行政区域划分将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经济概念上的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等。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将兰州周边城镇纳入兰州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和城市基础设施,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不断拓展兰州市区发展空间,逐步实现兰州、白银及周边城镇经济的相互融合。实行综合配套改革,借鉴其他经济区的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项目、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在金融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并且,进一步做大做强石化、有色冶金、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把兰州建设成西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我国西部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

这个战略意图就是要率先启动兰州,推进兰白经济圈建设,以此带动、辐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这正好符合现代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极牵引理论要求。

其实,兰州、白银及周边城镇经济相互融合已经具备了“硬项”条件。况且,两城市间在历史上就已经形成了密切的经济联络,在经济文化、地理资源禀赋上有着太多的一致性。

多年来,兰白地区一直是全国生产力布局的重点,国有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相对密集,交通、信息、物流、科教比较发达,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材料等产业领域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这为兰白经济圈的构想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这一发展趋势正好与我省以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相吻合,给这个主轴心发展优势产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很明显,通过都市经济圈的打造,兰白中心的整体带动功能必将凸显,继而拉动和辐射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向西是“右翼”,连接河西走廊;向东是“左翼”,连接庆阳、平凉、天水,并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形成横贯整个西北地区的城市通道经济带,最终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兰州建设成西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我国西部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的战略夙愿。两翼齐飞,区域发展战略的双引擎

一只雄鹰要想展翅腾飞,就必须要有一对强大而有力的翅膀。

东翼:陇东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潜力无比;西翼:河西的风电、太阳能,风光无限。两者共同构成了全省经济腾飞的双翼。

面对能源开发的广阔前景,省委、省政府成竹在胸,提出“两翼齐飞”的方略,旨在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两大新基地。

这绝不是纸上谈兵,因为我们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省西翼,特别是河西,是全国风能、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之一。瓜州县被誉为“世界风库”,玉门也常被人们称为“世界风口”。太阳总辐射量和日照时数为全省最高值,是世界上高效利用风能、太阳能的最佳位置。

目前,国家已将甘肃确定为第一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以及太阳能发电示范基地之一。其中,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于今年8月8日正式开工建设。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电站特许项目,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并网荒漠电站。一批重大风电、光伏电站项目正在谋划之中。力争到2020年,使风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使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成为全省新的支柱产业。

我省东翼,近年新开发的庆阳西峰油田,以其1.08亿吨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3亿吨的控制石油地质储量,已成为国内近10年来发现的陆上大型油田之一。其中,谋划陇东地区以庆阳、平凉、天水为主,辐射陇南,整体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到2015年煤炭产能总体达到1亿吨以上。

另外,平凉、庆阳煤田煤层气储量丰富,占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煤层气总资源量的三成以上。随着我国与中亚各国能源资源合作的不断加强,途经我省输送的原油、天然气量逐年增加,巩固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石化基地的地位,既是现实的选择,也是两翼未来发展的需求。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激活每一个细胞

当中心带动与两翼齐飞凸显其功能时,实际上是驱动全省各地整合资源,实现这一区域发展战略的延续与深化。

特色是发展的最大动力。特别是在全省各市州共同面临新的历史机遇的当下,特色产业、比较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组团发展”战略,就是要激活每一个市州的经济细胞,支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经济。实践证明,经过多年沉淀下来的地方特色经济,特色品牌、优势品牌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前行的动力之源。

实体经济不是独立王国,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做支撑。鉴于此,省委、省政府高屋建瓴,提出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治理、扶贫攻坚、人力资源开发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图谋新的突破,实现整体推进战略意图。“整体推进”战略告诉我们,在大搞经济建设的同时,不忘其他领域发展,在社会进步的康庄大道上“一个都不能少”。

为此,区域发展战略为我们勾勒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全景图。

——着力改善以交通、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和城乡公共设施,使我省形成合理的立体交通网络,畅通商流、物流和信息流通道。

——坚持走特色农业发展路子,把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和劳动力培训转移有机结合起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增强造血功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和废弃物最终排放量。

——大力开展重点生态保护工程,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着力解决水土流失和草场退化问题。

——继续坚持“反弹琵琶”,加大科教兴省力度,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步伐,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程度,扩大覆盖面;提高中低阶层居民收入水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更高的收入水平,更多的就业机会,更丰富的公共服务,更优美的人居环境……区域发展战略展现出甘肃人民的美好生活前景。

区域发展战略的背后,则是省委、省政府策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心情,是全省人民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如画前景正待努力。我们坚信,在省委、省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下,通过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最终必将实现“五个大幅度提升”的奋斗目标。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