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湖北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0-03-30 09:19 来源: 我的钢铁

前两个月,面对极为复杂的经济形势,全省工业战线抓住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利时机,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精心组织生产,奋力实现开门红,2月当月增加值增长26.3%,1-2月累计增长32.2%,预计增速居全国前列。

一、总体运行情况及特点

1-2月,全省工业战线立足于“抓早、抓紧、抓狠、抓实”,深入落实保增长、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全省工业经济在同期的历史低谷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春节前后企业生产组织较好。春节期间工业企业合理组织生产,重点企业抢抓市场形势较好、电力供应充裕、天气相对较好的时机,连续性、节令性、订单生产企业节日加班生产比去年明显增多。从省经信委正月十六(3月1日)调度的开工情况看,除部分矿山和季节性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外,工业企业开工率已达到95.6%,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恢复至正常水平。

二是工业增速创多年同期新高。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89.3亿元,增长32.2%,同比加快21.7个百分点,快于中部的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等省份。其中2月当月,在春节假期工作日减少的情况下,增加值增长26.4%,同比加快11.6个百分点。2月当月及累计增速均达到多年来同期最高。

三是当月增加值保持较高水平。元、2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11.1亿元、357.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多139、80亿元。春节假期由去年的元月份移至2月份,按照可比工作日计算,2月份日均增加值超过15亿元,保持了去年底以来较大生产规模。

图22009年以来各月工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四是重工业增速超过轻工业。1-2月,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56.9亿元,增长27.9%,同比加快5.3个百分点;重工业实现增加值532.4亿元,增长34.4%,同比加快29.7个百分点。在轻工业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重工业在经历48个月后,增速首次快于轻工业6.5个百分点。

五是工业品出口形势好转。在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和工业品竞争力提升的情况下,1-2月,全省工业品出口完成交货值104.3亿元,增长50%,同期为下降15%。电子设备制造业出口交货值21.9亿元,增长60.2%,其中冠捷显示完成10亿元,增长1倍;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净增出口交货值16亿元,其中富士康净增15.6亿元。

六是市州增速普遍提高。17个市州中,增速超过30%的有7个,除林区外的市州增速均超过20%。得益于汽车行业强劲增长拉动,十堰、武汉、襄樊实现高速增长,十堰去年同期增加值下降28.4%,今年增长70%;武汉增长37.2%,同比加快29个百分点;襄樊增长35.3%,加快20.9个百分点。鄂州(32.7%)、恩施(32.5%)、荆门(30.6%)、荆州(30.5%)增速居全省前列,咸宁(29.4%)、天门(29.2%)、潜江(28.5%)、孝感(25%)、黄冈(24.6%)、宜昌(23.4%)、随州(23.2%)、仙桃(23%)、黄石(21.4%)增速在20%以上。

七是工业用电量快速增长。1-2月,全省发电量239.4亿千瓦时,增长13.6%;全社会用电量196.4亿千瓦时,增长27.6%,发供用均由同期的负增长转为两位数增长。工业用电量135.7亿千瓦时,增长35.5%,其中当月61亿千瓦时,增长30.9%。月均用电量超过1亿千瓦时的9个制造行业均不同程度增长,当月汽车行业用电增长112%,有色行业增长65%,钢铁、建材、食品、化工、通用及专用设备行业增速均在10%以上。全省加大组煤保电力度,电煤库存上升较快,元月中旬后全省取消限电措施,3月10日14家统调电厂合计存煤197.1万吨,相当于全省近17天的耗煤量。

图32009年以来各月工业用电量及用电增幅

二、主要行业运行情况

39大类行业中,37个保持增长,21个增长30%以上。汽车行业增加值增长1倍以上,电子、建材、造纸行业增速超过40%,食品、纺织、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增速在30%左右。

——汽车行业:成为拉动全省工业增长的最大支柱,实现增加值128.7亿元,增长125%,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7.2%,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2个百分点。全省汽车产量23.3万辆,增长113%,同期为下降14.4%。分车型看,轿车11万辆,增长150%;载货车7.2万辆,增长139%;客车3.1万辆,增长51.7%;SUV(越野车)1.6万辆,增长21.2%。东风商用车公司产销分别为30798辆、26829辆,同比增长3.83倍、2.84倍,其中天龙车产销14186辆、13619辆,增长11.9倍、6.6倍。神龙公司的雪铁龙和标致产销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轿车产量61921辆、销量60824辆,分别增长102%、95%,实现产值61.3亿元,增长208%。东风本田旗下CRV、新思域、新思域混合动力、思铂睿等车型畅销,生产汽车37156辆,销售37253辆,分别增长44.8%、35.1%。

——冶金行业:钢材价格上涨带动生产较快增长,钢铁行业实现增加值50.9亿元,增长29.9%;钢材产量382.3万吨,增长37.7%。鄂钢钢材价格3800元/吨,较同期回升350元/吨;2200立方米新高炉元月23日正式出铁,日产量已达3500吨,累计钢材产量54.8万吨,增长26.7%。武钢钢材2月末出厂均价4400元/吨,同比上涨月300元/吨,3月中旬上升至4600-4700元/吨;生产钢材294万吨,增长14.4%。

图4武钢、鄂钢钢材价格走势图单位:元/吨

有色行业实现增加值19.2亿元,增长36.5%,同期为下降18.4%;精炼铜、电解铝价格经历元月份盘整、2月初下跌,月末回升至6万元/吨、1.7万元/吨;十种有色金属产量12.1万吨,增长37.1%。

图5精炼铜、电解铝价格走势图单位:元/吨

——石化行业:化工行业实现增加值53.9亿元,增长29.5%,产品价格同比出现不同程度回升,磷酸一铵2350元/吨,同比上升450元/吨,草甘酸同比上涨2000元/吨,六偏磷酸钠上涨900元/吨。春耕来临,农资企业生产形势较好,全省化肥产量117.4万吨(折纯),增长40.2%;农药2.94万吨,增长146%。其它产品中,纯碱、烧碱、黄磷产量10.9万吨、23万吨、1.44万吨,增长62.5%、48.3%、35.8%。原油加工业实现增加值5.1亿元,增长20.3%;原油加工量156.6万吨,增长22.3%。

——食品行业:连续几年高速增长,今年生产增速相对放缓,实现增加值86.5亿元,增长29.5%,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46.1亿元,增长24.6%。乳制品产量11.1万吨,增长1倍;白酒、啤酒产量7.7、26.7万千升,增长14%、10.8%。果汁蔬菜汁、饼干、碳酸饮料、植物油、大米分别增长112%、74%、38%、33%、25%。

——纺织行业:保持近年来的较快增长势头,实现增加值42.3亿元,增长25.3%。棉纺织发展加快,布产量5.51亿米,增长33.5%;纱22.1万吨,增长23.7%。化纤产品价格上升,化纤产量2.2万吨,增长94.5%。服装出口止跌回升,产量6700万件,增长39.6%。

——建材行业:延续上年高速增长态势,实现增加值37.7亿元,增长46.1%。水泥产量993万吨,增长25.5%;瓷质砖2025万片,增长14.6%。水泥(强度等级32.5)出厂价稳定在265元/吨左右,与去年同期持平。

——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38.1亿元,增长59.8%。大企业出力明显,武汉富士康、冠捷显示、烽火科技分别实现产值16.9亿元、17.8亿元、11.4亿元,同比均增长近1倍。全省数码相机94.5万台,增长75%;新增微型计算机22.6万台。

三、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困难

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好于去年同期,但是工业经济面临的环境极为复杂,运行中的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多种因素对工业增长均带来不确定性,当前运行中存在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工业品产销率下滑。1-2月,全省工业品产销率96.5%,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销率97.6%,下降0.3个百分点,重工业96.1%,下降0.6个百分点。今年工业企业看好市场,加大马力生产,库存有所回升;同时春耕来临,部分农资企业开始储备库存,还有一些新投产项目试生产,也在储备一定产品。

二是部分行业持续高速增长的难度较大。食品行业增加值增长29.5%,增速同比回落14.2个百分点,主要是占行业约40%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速回落30个百分点,一方面近几年产业连续几年高速发展抬高了基数,另一方面2月份尚处于食品加工企业收购和储备原料季节。前两个月,汽车行业发展迅猛,增加值增长115%,随着后几个月同期基数的扩大,下阶段行业增速将趋缓,对全省工业增速带来影响。

三是部分生产要素供给趋紧。随着工业生产的全面回升,工业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目前全省主网日均用电量超过3亿千瓦时,用电负荷保持在1500万千瓦以上,全省火电厂日均耗煤量近12万吨,近期电煤库存下降,加之今年三峡、葛洲坝等上游来水情况枯于去年,水电同比明显减发,电力保供形势需要长期关注。同时,工业生产回升带来企业对资金需要的扩大,今年国家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推行实贷实付原则,增加了工业企业融资难度。今年以来孝感、仙桃、潜江、十堰等地技术熟练工人短缺,缺口都在万人以上,对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仍然艰巨,实现一季度良好开局,要继续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及时启动100户重点工业企业监测平台,强化对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的监控;抓好生产要素保障协调,加大组煤保电力度,做好电力需求回升的电力供应工作;帮助企业抢抓春耕和市场回暖带来机遇,合理组织好生产,推动产业和产品的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帮助企业拓宽销售渠道;狠抓企业扭亏增盈工作,提高运行效益和质量;抓好保目标工作的督导,确保一季度全省工业经济“开门红”。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