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瓦斯利用:还需迈过几道坎

2010-09-13 09:32 来源: 我的钢铁

湖南作为全国有名的高瓦斯矿井、瓦斯突出矿井集中区,近年来通过建设瓦斯地面抽放系统、强力推行先抽瓦斯后采煤等综合措施,瓦斯灾害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瓦斯综合利用仍是步履蹒跚。

可当燃料可发电,瓦斯利用潜力巨大

瓦斯,又叫煤层气,是伴生在煤层中的一种可燃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超限,可使人窒息死亡,如遇明火即可燃烧、爆炸,引发事故。历年来,因瓦斯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占到我省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三分之一强。

为减少事故,提升煤矿安全水平,湖南省自2006年以来强力开展煤矿瓦斯综合治理,鼓励高瓦斯矿井、瓦斯突出矿井建立地面瓦斯抽放系统,实行“先抽后采”。“先抽后采”,就像鱼塘里抓鱼,与其驾船到水里捞鱼,还不如抽干了水,直接抓。”省煤炭工业局局长李联山给记者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其实,瓦斯利用好了,完全可以变害为宝。据省瓦斯治理和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专家黄贵炳介绍,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发热量高,产生的废气少,可广泛用于发电、民用及汽车燃料、化工等领域。1立方米瓦斯的热值相当于1.22千克标准煤,可发3.5千瓦时左右的电;如果用瓦斯替代汽油当汽车燃料,1立方米瓦斯相当于1公升优质汽油,是常规天然气最现实可靠的补充或替代能源。而每利用1亿立方米瓦斯,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50万吨。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瓦斯的国家,其瓦斯年销售量已占到其天然气销售总量的8.7%。在我国,目前全国民用瓦斯用户近100万户,瓦斯发电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

“湖南瓦斯利用潜力巨大。”黄贵炳给记者算了笔账,根据省瓦斯治理和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的报告,我省煤矿瓦斯年排放量在4亿立方米左右。如果用来发电,可发14亿千瓦时电量,相当于1台30万千瓦火电机组一年的发电量。双峰县境内的蛇形山煤矿于2007年建成了我省首个瓦斯电站,年发电量近700万千瓦时,基本满足矿区生产生活用电。另外,该矿还将抽采出来的瓦斯输送到矿区职工家中,煮饭烧水等都用瓦斯作燃料,既清洁又经济。

每个瓦斯电站补助100万元,政策引导激励瓦斯综合利用

为积极推动综合利用,国务院于2006年下发专门文件,配套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扶持瓦斯开发利用。

我省煤炭部门在瓦斯抽采利用上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006年开始,我省在涟源市、宜章县和嘉禾县开展地面瓦斯抽放示范建设。2008年,省政府在涟源市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全面推广瓦斯抽采。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87处矿井建立地面瓦斯抽采系统,年抽采瓦斯超亿立方米。特别是涟源市、宜章县成为全省瓦斯抽放示范县,建成了力达、蛇形山、坦家冲3个地面瓦斯抽放系统示范矿井。全省因瓦斯引发的煤矿安全事故已连续三年以20%以上的比例下降。

为推动瓦斯综合利用,省政府在去年出台“每建设一个瓦斯发电站补助100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再次推出激励政策:每抽1立方米瓦斯补助0.1元,每利用1立方米瓦斯补助0.1元,上网电价比照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中的生物质能发电价格执行。省煤炭工业局提出,在现有4个瓦斯发电站的基础上,今年再新建20个瓦斯发电站,年利用瓦斯超过1亿立方米,每年可提供3亿千瓦时电量。

以投资1200多万元建成的涟源市力达煤矿瓦斯电站为例,2台500千瓦发电机组,年利用瓦斯200万立方米左右,可发电700万千瓦时。其上网电价和财政补贴加起来,其年发电收入在400万元。也就是说,只要3年时间基本可收回投资成本。

尝到甜头的力达煤矿负责人陈建初介绍,今年新成立了力达瓦斯发电能源公司,计划再增加两台机组,把附近煤矿的瓦斯全部抽采过来,集中开发利用。

国内产煤大省,如河南、江西、重庆等省市,目前建成运行的瓦斯电站有70多个,瓦斯日发电量达350万千瓦时。一年下来,至少可以综合利用瓦斯4亿立方米,相当于新增50万吨标准煤。

大规模推广瓦斯利用存在诸多瓶颈

相对于兄弟省市大干快上和力达煤矿的扩张计划,全省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却“上头热,下头冷”。一个典型表现是,省里年初定的新建30个瓦斯电站的目标,已悄然改为20个。究其原因,“下面煤矿对建设瓦斯电站、开展瓦斯综合利用‘不来神’”。

瓦斯利用潜力巨大,政府也从财政、上网电价等多方面给予扶植,为何难以大规模推开呢?据省煤炭工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大规模推广瓦斯综合利用,至少还要迈过以下几道“坎”:

一是人才制约。据统计,全省煤炭行业从业人员有30多万,但专业技术人员却只占到2.7%,特别是能从事采矿、地质等主体专业及瓦斯利用等新兴技术的专业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全省476处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矿井,平均每个矿分摊不到1名专业技术人员。对于浓度低于25%的瓦斯,目前还没有一种安全可靠的利用方式。

二是资源赋存制约。湖南大部分煤矿开采煤层单一,且煤层赋存不稳定,呈“鸡窝状”、“藕节状”分布,煤层透气性差,瓦斯抽采效果不理想,集中利用难度大、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化抽采效应。

三是主观投资愿望不强。目前400多处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矿井,70%是乡镇个体煤矿。相对于每套1000多万的瓦斯发电系统,绝大部分矿主不愿意投入。据记者采访,每吨煤的瓦斯抽采成本大概在40元左右,大多数小煤矿主不愿意掏这个钱,大多选择自然排放。即使想建设瓦斯电站,但对瓦斯抽采量能否保证正常发电需求存在担忧,不敢贸然动手。加之近年来持续不断的煤矿技改整合投资巨大,一定程度上使小煤矿主无力投入。银行对煤矿等高危行业的贷款从紧,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行为。

四是相关配套政策难落实。中央和省里都出台了煤矿瓦斯治理和综合利用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相关优惠政策很难全部落到实处。尤其是建瓦斯发电站,涉及到用地审批,环境评估、发电许可、电量交易等程序,很多小煤矿觉得手续繁琐,还不如直接排放省事。

“瓦斯直接排放对大气破坏性强,但目前还没有相关制约机制。”黄贵炳对此显得有点焦虑:瓦斯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其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对臭氧层的破坏力是二氧化碳的7倍。他建议能否由环保部门对煤矿瓦斯排放进行监测,并作为考核煤矿企业减排指标的重要指标来严格执行,以此来约束瓦斯直接排放行为,促进瓦斯综合利用。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