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进口激增带来新挑战和新机遇

2010-11-25 08:47 来源:新华网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煤炭进口量1.22亿吨,同比增长42.2%。有关专家分析,我国煤炭进口量的逐年增加,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国际舆论可能借题发挥,炒作“中国能源威胁论”;另一方面,将对开展能源保障的体制机制改革带来机遇,加速区域煤炭资源调整,推进煤炭行业的低碳发展。

--我国煤炭进口份额迅速扩大

山东省煤炭运销协会会长李继会认为,今年上半年,全国煤炭市场资源偏紧,煤炭价格居于高位,这直接导致了进口量增加。而今年我国电煤紧张,又与能耗上升直接相关。

2009年,初次公布国内生产总值33.5万亿元,全年消耗31亿吨标准煤,万元产值能耗0.925吨标准煤。当年,国内生产煤炭30.5亿吨,净进口1.1亿吨。市场上的资源偏紧。

从原因上看,一是我国煤炭资源的生产地与消费地距离远,运输瓶颈制约没有得到解决,形成不均衡供应。二是煤矿事故不定期发生。去年以来,山西等地煤矿事故多发,影响煤炭均衡生产与供应。三是电煤双轨制影响供需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剧不均衡供应。一旦煤炭市场资源偏紧,价格就会上升。当同一种煤的国内价格与进口煤到岸价格基本一致时,进口就会增加。目前来看,主要是浙江、广东、海南等省,加大了从越南、非洲、澳大利亚等地的进口。

当然,业内认为,煤炭与其他商品一样,充分发挥国内外两个市场和资源的作用,取得与供求关系相适应的价位,这不是坏事。它既保障了资源偏紧地区的发电用煤,也调控了市场煤价。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局长卜昌森认为,进口煤的增加还缓解了港口内贸运输矛盾。由于近年来煤炭开发进一步向晋、陕、蒙等地区集中,原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更大压力,也进一步增加了这些地区的煤炭外运压力,铁路运能紧张的矛盾几经努力短时期内也难以消除。进口煤炭的市场分羹,将使港口后方疏运矛盾得到缓解。

卜昌森说,净进口煤的增加还带来了我国运输格局的变化。我国资源和经济布局决定了能源运输格局的主要特征是“北煤南运”。随着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越南等地进口煤炭流入我国华南、华东地区,海运货源的变化,将引发我国电煤运输流向流量变化,改写“北煤南运”的沿海内贸运输格局,外贸进口运输将成为重要一极。

--进口上升可能增加国内煤炭产能过剩压力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江冰认为,2020年前,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较快增加。预计2015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38亿吨左右标准煤,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上升到15%。

卜昌森认为,国外煤炭进口,虽然在一个时期可以缓解国内煤炭供应紧张状况,平抑煤炭市场价格,但也增大了国内煤炭产能过剩的压力。当前,我国在建煤矿产能规模巨大,2010年产能的增加仍将主要来自内蒙古、陕西、贵州、安徽,预计新增产能达到3亿吨,前些年煤炭生产落后于需求增长的形势将发生本质性变化,产能宽松时代正在到来。

李继会认为,从消极一面看,我国煤炭进口量的增加,也可能对社会提高能源利用率、改革和解决深层次问题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带来一定的国际舆论压力,使中国在二氧化碳排放、国际能源价格上涨等问题上处于被动。

--应借机加快推进煤电市场化改革进程

总体上看,煤炭进口仍是机遇大于挑战。业内专家建议,我国应着眼体制机制改革,借机推进煤炭这一高碳产业的低碳发展,加速区域煤炭资源整合。

一要研究如何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李继会说:“全国30亿吨煤,电力用了一半,单位能耗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3倍。要通过电力体制改革,淘汰落后电力产能,降低煤耗,降低发电成本。”

二要完善电煤市场化改革。靠市场来配置资源,通过改革调动另外一半煤炭资源积极供应电煤,促使煤电互保。

三要积极增加运输能力,解决制约瓶颈,充分发挥煤炭企业产能,增加国内煤炭市场的有效供应。目前,我国煤炭运输通道比较集中,大秦、朔黄铁路占西部煤炭外运总量的70%以上。由于输煤铁路网络化程度不够,铁路运煤量仅占48%。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资源来源和输送通道等多元化程度不够。李继会说,目前,全国煤炭每年产能36亿吨,但真正到市场上的只有30多亿吨,其余部分运不出来。比如,陕北的煤运到山东很难,运费高,运能有限。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