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煤炭网> 炉料频道>煤炭频道>行业要闻>正文

以煤为基多元发展 又见沁水波澜兴

分享到:
评论

    沁水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革命传统的土地,曾经生活过五帝之一虞舜,产生过国画巨擘荆浩,诞生过文化大师赵树理,抗战时牺牲过无数革命先烈。历史上的沁水,确实屡屡波澜。

    沁水也曾是非常贫瘠的土地。它被太行、太岳、中条三山包围,比起许多名县大邑,曾经很“寒碜”。老百姓端着稀汤照月亮,执政者绞尽脑汁仍愁肠寸断。直到新世纪之初,全县财政收入刚刚达亿元。

    而跨入新世纪的十年,在产业结构调整、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汹涌浪涛中,沁水再兴波澜:2010年该县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0.1亿元,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完成22.23亿元,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449位跻身中部百强县行列。

    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力挺新型工业化的脊梁

    2010年11月16日,山西中电明秀沁水120兆瓦瓦斯发电项目举行奠基仪式。项目总投资23.93亿元,预计今年8月底竣工投产。项目建成后年耗瓦斯气1.8亿立方米,是目前世界上利用瓦斯为燃料的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发电项目之一。

    众所周知,沁水资源以煤炭见长。闻名世界的沁水煤田早已让沁水声名远播。所以,同我省其他富煤地区一样,煤炭产业仍然是沁水县的主导产业。在这里谈县域产业发展不能不提煤炭,论县域经济实力也绕不过煤炭。2009年以来,沁水县强力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全力支持大中型矿井建设,煤矿数量由44座减少到21座,2010年原煤产量达到536万吨,同比增长7.2%。

    但是,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漫漫征途中,沁水县“新能源、新基地”的新型工业化发展理念,“以煤为基、以气兴业、多元发展”的探索和实践,更加意味深长。

    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煤层气产业的异军突起。

    沁水县煤层气资源量为5000亿立方米,属我国第一个大型煤层气田,占沁水煤田煤层气资源量的12.7%,占全省的5%。占据地利的沁水,近年来与中外大集团、大公司一次又一次成功牵手,在煤层气开发利用领域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亚洲之最、世界之最。

    2006年,全国第一个规模最大、工艺最新,日处理能力25万立方米的煤层气液化项目在沁水破土动工。2007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煤层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在沁水建成。2009年,世界最大的煤层气发电厂——寺河12万千瓦瓦斯发电站竣工。我国首个数字化、规模化煤层气田示范工程在沁水建成投产。

    如今,国内外30多家大企业进驻沁水,开采煤层气区块5个,勘探开发面积达2637.8平方公里,完成煤层气抽采井2289口。煤层气抽采能力达到17亿立方米,压缩、液化能力达到8亿立方米,初步形成了探采、压缩、液化、运输、发电等产业链条,总投资达到100多亿元,初步建成了我国第一个煤层气产业化生产基地。到目前,全县煤层气产业实现增加值18亿元左右,实现利税4.5亿元左右,成为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

    在倾心培育煤层气产业的同时,沁水县加大生产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仅去年就安排易高煤层气液化二期、中电明秀120兆瓦瓦斯发电、亿豪铸业年产10万吨铸管、和盛新型建材年产6000万块煤矸石烧结砖等25项重大生产性项目建设。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古堡文化、红色摇篮、度假休闲”四大旅游工程,建成了4A级景区1处,形成了“历山舜王坪特色生态游”“明清古建筑人文游”“沁河休闲度假游”等多条精品线路。这些同样为全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项目支撑。

    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产业化催生现代农业

    山西丰田食品有限公司是沁水县一家农业产业化大龙头企业,公司以和农户签订购销合同的方式,已在全县12个乡镇、67个行政村建立了10.6万亩小杂粮绿色无公害基地、有机原料基地和绿色原料基地,涉及农户1.2万户、4.2万人,带动农户年平均增收1000余元。

    如今,像丰田食品这样的农字号龙头骨干企业在沁水还有沁花蜂业、源通饲料、海水养殖等11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1家,3家企业获得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带动了谷子、大豆、蜂蜜等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促进了沁水农业向特色现代化转变。

    沁水全县人口80%是农民,农业种植面积90%是山地、坡地、旱地,农民收入一半靠种养。2006年以来,沁水县因地制宜提出了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畜牧、蚕桑、蔬菜、林果四大产业的思路。按照“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提升农业发展思路,以“沿山抓林果、沿河抓蔬菜、区域抓杂粮、村庄抓养殖、乡镇抓特色”为突破口,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模式,在提高土地收益上大做文章,在做大做强畜牧、蚕桑、蔬菜、林果业上下硬功,用政策扶持的杠杆撬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

    几年间,观光农业园区、苹果、黄梨、蔬菜、干果、小杂粮生产园区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3万亩,总产量达到5.2万吨。干果林面积达到12.2万亩,水果基地发展到4.4万亩。全县绿色认证产品达8个,无公害认证农产品达22个,无公害绿色生产基地认证达到33万亩。养殖业齐头并进,先后巩固和完善了100个养羊园区的配套建设,改良牧坡50万亩,改良肉羊5万只,全县羊群饲养量达25.6万只。优质桑园面积发展到2.1万亩,蚕茧产量突破110万公斤。农业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迅速发展到286个,注册资本达到1.3亿元,入社农户3131个,带动农户1.31万户。

    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有效地拉动农民增收。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863元增长到去年的5059元,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县”“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和“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整体推进县”。

    城乡一体,全面推进,特色城镇化之路越走越宽

    随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沁水县委、县政府站在建设经济强县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历史性地把特色城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确立了“主攻县城、辐射乡镇、带动村庄、城乡一体、全面推进”的城镇发展思路,提出了“利用5年时间,把沁水县城建设成为风格独特的国家级园林山城”的宏伟目标。

    按照科学、现代、生态、绿化,突出高、新、特、美的要求,沁水县完成了县城新一轮总体规划、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镇体系中重点镇的发展规划以及中心村近、远期发展规划,确立了县城“以环山大生态植被保护为基础,以组团布局的手法,重点改造旧城,开发新区;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突出园林特色,力求标新立异”的指导思想。在碧峰山、石娄山、玉皇山,梅河、杏河、县河的区域范围内做文章,精心打造“山水园林宜居”城市。

    加快特色城镇化的目的,就是要让百姓进得来、住得下、发展好,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有质量、更有保障、更有尊严。为此,沁水县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等一体化建设。近年来,先后投入资金30多亿元,实施城镇建设项目210余项,县城新改建主要街道9条,县城街道由“丁字形”发展为“棋盘形”;新改扩建乡村道路480余条,总里程1326公里,提前一年实现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全力实施“六大造林绿化工程”,改善人居生态环境,使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4%,人均公共绿地8.3平方米;以新农村建设和“五个全覆盖”为契机,加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县城民用煤层气普及率达95%,集中供热普及率达80%,数字电视普及率达60%,城镇功能逐步完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去年10月,晋城市委、市政府在沁水召开全市特色城镇化建设现场会,对沁水县特色城镇化建设予以300万元重奖。


为你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