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没有明确方向和目标,煤化工乱象丛生

2011-08-18 08:48 来源: 钢联资讯煤炭网

近年来,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用乱象丛生来形容毫不为过。国务院和发改委不断地出台相关文件试图让如火如荼的煤化工冷却一点,但政策的执行效果却远不理想,各地仍在不停地出台相关规划以支持地方煤化工产业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之所以混乱,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以及参与企业均有责任。

首先,有关部门关于发展煤化工的相关政策迟迟没有出台,使煤化工产业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早在“十一五”初期,国家发改委就开始组织起草、制定《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早前有消息称,《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在全国打造建设黄河中下游、蒙东、黑东、苏鲁豫皖、中原、云贵和新疆等七大煤化工基地,并提出了2020年较为宏大的煤制油、甲醇、二甲醚以及烯烃发展目标。也许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导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暴跌提醒了政策制定者,发展新型煤化工同样具有市场风险,应该谨慎行事,也许是因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也许是因为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还太多太多,到目前为止,酝酿多年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和《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迟迟没有出台,国内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始终没有找到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其次,煤炭主产区延伸煤炭产业链,实现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良好愿望,以及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迫切心情,使新型煤化工项目屡禁不止。传统煤炭资源大省,比如山西,之前更多的是作为国家能源基地源源不断地向外输送煤炭,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在煤炭产量增长空间逐步缩小之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瓶颈日益凸显,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课题之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靠独特的煤炭资源优势,资源省区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更多的还是围绕煤来做文章,延伸产业链,发展附加值较高的新型煤化工无疑是重要方向之一。不仅是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宁夏、河南这些煤炭主产省区为了延伸产业链,提高地方经济附加值,也先后分别提出了庞大的煤化工发展目标。再加上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热情使这些地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升温。

再其次,相关企业对延伸产业链,发展新型煤化工和圈占煤炭资源的双重热衷,与地方政府发展煤化工的热情遥相呼应,尽管有关部门对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屡屡亮出黄灯甚至红灯,煤化工,特别是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还是方兴未艾。一方面,在原油价格长期看涨和我国“富煤、缺油、少气”资源禀赋既定的情况下,发展替代油气的新型煤化工无疑具备很大的吸引力。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即使没有核心技术,即使有些工艺尚没有工业化应用先例,很多企业还是义无反顾地向煤化工领域进军。另一方面,部分企业进军煤化工领域其实是借发展煤化工之名,行圈占煤炭资源之实。近年来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同时也带动了煤炭价格上涨,煤炭及相关行业企业纷纷跑马圈地储备煤炭资源。但是一些地方政府明确规定,要上马煤炭生产项目必须同步建设煤炭转化项目,并要求原煤就地转化率必须要达到50%以上。为了能够圈占到煤炭资源,部分企业只好“无奈”的规划建设煤化工项目。

笔者认为,未来更好的规范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加快编制促进煤化工产业科学、健康发展的相关规划,出现产业政策,为煤化工产业发展指明方向;第二,继续加大新型煤化工相关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积累技术储备,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部分煤化工产品的示范项目开发;第三,发展新型煤化工必须要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能源转化率为目标,传统化石能源不可再生,且日益稀缺,发展新型煤化工要选择最佳途径和产品,从而实现资源充分利用;第四,发展新型煤化工要量煤而行、量水而行,不同煤种有其最佳用途,发展煤化工最好是能充分利用褐煤、高硫、高灰等劣质煤,实现不与其他产业争食,同时也要结合当地水资源情况量力而行;第五,中央政府、国资委以及其他相关部委有必要分别建立一套针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发展煤化工产业的监督考核机制,对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进行严格监督和考核。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