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煤炭网> 炉料频道>煤炭频道>行业要闻>正文

调研山西:“诊脉”资源型区域转型之路

分享到:
评论

山西,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近30年来以每年占全国煤炭总产量1/4、占全国省际煤炭净调出量七成以上、占全国煤炭出口量50%的比例,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能源支撑。但这也造就了山西以煤炭开发为基础的单一、粗放、畸形的产业结构,与之相伴生的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能源消耗过高、安全事故频发……

可以说,山西经济因煤而兴,因煤而困。如何破解“资源诅咒”,探寻资源型区域转型的成功之路,一直是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长期关注的问题。日前,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部分委员赴山西省就“推动资源大省产业转型、跨越发展”专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和调研。

1.“寻医问药”,为走好转型之路

“新探明的煤炭储量有多少、还能开采多少年?”

“发展煤化工缺水的问题如何解决?”

“多年的煤炭资源开发造就的生态赤字如何还清?”

……

一个个事关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时被委员们问及。

考察、调研期间,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介绍了产业结构现状: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产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85%,新兴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偏小。这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给山西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抗风险能力都造成严重影响。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更使山西省经济增速大幅回落,2009年一季度骤降为-8.1%,为全国倒数第一。

同时,长时间、大规模、高强度、粗放式的煤炭开采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山西每年因采煤影响破坏污染的水资源量超过15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近1/8。山西省采煤造成的地表塌陷面积高达5000多平方公里,采空区达到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西1/8的国土面积。

这些山西发展的“短板”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重点。在阳泉考察、调研时,翟若愚委员提出:赞同阳泉以煤炭为基础、走多元化发展的思路。如果上煤化工项目、发电项目,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还要考虑如果资源用光了怎么办,需要“一条龙”的设计。

委员们提出:山西不能关起门来搞资源转型,要增强跨区域融合的观念,努力与环渤海和首都圈对接,争取在国家层面实现区域融合。另外,在目前规划基础上,应注重长远规划,眼光向外,学学国外转型成功城市的经验。

委员们提的问题一针见血,针对山西转型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开出自己的“药方”,旨在使山西转型之路走得更快、更稳。

2.“综改试验区”,转型的主发动机

去年12月,山西省被批准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山西资源型转型路上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更将是山西转型发展的主发动机。

这次考察和调研过程中,委员们一直把目光聚焦到“综改区”上。如何做好综改区的方案、如何用好综改区这块金字招牌、如何通过综改区推进山西转型发展走得又好又快……一系列相关话题,都成为这次委员们重点关注的对象。

调研期间,牛仁亮详细向委员们介绍了综改区总体方案的制定情况,及综改区要实现的四大目标等相关内容。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认为,此次山西综改区批复的意义堪比深圳特区的设立、浦东新区的建设、滨海新区的改革,如果山西抓住机遇,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四次发展浪潮的起点,将带领整个中部转型跨越发展。

同时,委员们对综改区的总体方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既有总体战略规划,又有具体实现路径、时间表。在调研过程中,委员们认为,综改区的改革实践不能仅局限于单纯项目或单个政策上,体制改革涉及较少。改革发展问题其实背后是体制问题。试验区的改革国家需要通过给政策和项目“输血”;但更重要的是建立造血功能。只有从体制上突破原有框架,才能推动改革发展。调研组建议,应把“先行先试”作为综改区建设的根本原则,进一步在政府职能转变、土地管理、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人事制度等方面深化制度研究,构建起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一些参与调研的委员也就财政转移支付、土地使用、项目审批、财税、金融及如何突破科技创新障碍等与综改区配套改革密切相关的“子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意见。调研组的委员认为,通过山西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实践,通过先行先试破解资源型区域转型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积累经验,进而指导其他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山西是在为全国100多个资源型城市的科学发展起探路的作用。

3.转型正当其时,仍需政策支持

参加调研的委员们用了1周的时间先后到大同、太原、晋中、阳泉等4市实地考察,看到山西发展面临的矛盾、困难、挑战,更看到压力之下的山西在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启动生态治理等转型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

始于2008年大规模煤炭资源兼并重组,让山西煤矿“多、小、散、低”的产业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矿井数已由2008年底的2600座减压到1053座,办矿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多家,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整个煤炭产业水平大幅提升,进而带动全省的转型发展。

山西省大力推动煤炭上下游产业的整合,围绕煤、焦、冶、电等高耗能产业的清洁生产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在山西安泰控股集团,调研组看到一盘盘高强度的线型钢盘条的出炉、H型钢从10米轧至50米的场景,更引人注意的是建成了废渣、废气、废水资源化、效益化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在山西吉天利科技实业有限公司,铅酸蓄电池的闭合循环生产链工艺让调研组成员颇为认可,利用废旧蓄电池回收无害化处理,让人们看到何谓“化腐朽为神奇”。

此外,委员们在调研中看到,山西积极应对因资源开发而导致的生态、民生“赤字”,多措并举积极清欠,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同煤晋华宫国家矿山公园,曾经浓烟滚滚、寸草不生的煤矸石山上,如今已碧草茵茵、绿树成排;阳煤集团矸石山治理地区,昔日的火焰山也变成了绿洲。重点流域以及矿区环境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得到了显著恢复。

在阳煤集团棚户改造区,新建的小区鳞次栉比,街道整齐洁净,布局规划合理,曾经房屋密集、巷道狭窄、垃圾成堆、臭味扑鼻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

此外,参加考察和调研的委员们指出,山西的转型发展驶入快车道,更是进入了关键期,需要国家宏观层面给予一个宽松的环境,推动煤电价格体系的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的形成机制,并在土地、财政、金融政策上给予一定扶持与帮助。

“我们是怀着感恩的心情踏上这片土地的。”委员们动情地说。“山西,长期以来为我们带来万家灯火、给全国人民带来光和热,为我国实现现代化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第二位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这些贡献也让山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处理好GDP总量与质量的关系;传统产业与新兴技术的有效结合;重视后续产业和非煤产业的建立、发展,让山西转型发展更有后劲、更有活力……一个个饱含深情的建议,表达了政协委员们对山西的无限祝福与期待。

 

 


为你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