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集团:建设“绿色”港口

2011-11-09 09:46 来源: 钢联资讯煤炭网

母港(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一的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港集团)”),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业务规模的扩张,而是更加关注于与合作伙伴和客户一起推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港口建设,以其积极的实践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上港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与以往比较大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更加强调集团坚持走"科技兴港"之路,通过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自主开发和引进消化相结合,增强上海港的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注重在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方面的科技应用,推广低碳技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港口,促进港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突出集团作为"企业公民"和公众公司,在享受社会经济发展赋予的发展机遇时,也应该回报社会、奉献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这是集团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保持集团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并将成为集团走向全球的客观需要。”上港集团董秘张欣告诉记者,事实上在最近几年来,公司在这两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运行体系。

随着全球航运业对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港口作为航运流程的重要一环自然也责任重大。对上港集团来说,从港口建设到运营管理,注重环境保护,促进节能减排,以低碳运营方式打造“绿色港口”,也已经被其作为创建全球卓越码头运营商和港口物流服务商的必由之路。

环境友好

港航企业在其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燃油和废弃物的排放。因此,如何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一同努力通过相关流程的改进来减少排放,也是上港集团一直在思考的。去年,公司就开始进行“岸基供电”的尝试。

所谓“岸基供电”,就是指大型船舶到港后,不再使用船舶自身供电,而是可以使用岸上提供的市电供电,从而可以减少由于船舶停靠码头所消耗的大量燃料油和废气排放。

然而,要实现供电来源的转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上港集团自主研发了一套移动式岸基船用变频变压供电系统,这套岸基供电设备是国内第一套能为停泊在码头不同泊位的大型集装箱班轮提供移动式岸基电源的装备。

2010年7月,这套系统开始在中海集团的船舶靠岸时进行试用,并希望推广到更多的航运公司。目前,上海港的外高桥六期码头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全面具备岸基供电能力的集装箱码头。

“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港口,并不只是关注上海港内部的环境友好,而是要更多地考虑整个上海市以及周边省份的环境承载能力。为此,我们最近几年一直希望优化原有的集疏运模式,加大推进水水中转的力度。”张欣告诉记者。

事实上,与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相比,水运不仅可以缓解道路的拥堵,减少尾气的排放,而且成本更低。

“通过协调内河港口,我们一直在吸引客户对传统的运输方式进行调整。去年,这一比例是39%,今年已经提高到了41%。未来希望将水水中转比例进一步提高,达到45%。”张欣指出。

资源节约

而在关注环境,尽量降低排放的同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也是上港集团近几年关注的重点。

上港集团一直在探索港口功能的转变,实现从传统码头装卸为主向提供综合物流服务转变。

在上海宝山罗泾一段长约3公里的江岸,上港集团、宝钢、华能3家大型企业都从事相关业务。是平分岸线资源,让3家企业各自建立散货码头?还是3公里码头都给一家使用?如何既能提高码头资源利用率,实现“一线三用”,同时又能形成3家大型企业共赢的局面?

上港集团提出的方案是,由上港集团兴建一座公共散货码头,同时为宝钢和华能提供专门的物流配送服务。

公共码头建成后,钢厂就不再需要建造自用码头和堆场,生产所需的铁矿石和煤炭等原料和出厂的成品钢材全部由与钢厂毗邻的公共码头负责装卸、堆存和配送,构建了散杂货码头与钢厂的一体化综合生产运输系统,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公共散杂货码头与大型钢铁企业的无缝隙物流配送管理新模式。与此同时,在公共码头前沿还建设了供华能电厂粉煤灰存放的岸堤,待粉煤灰堆满、平整后,又可以被码头利用成为堆场。

而对上港集团来说,加快发展港口物流产业,正是其未来重点拓展的板块之一,而此次的“前港后厂”的解决方案,在降低宝钢和华能相关费用的同时,也为上港集团拓展了新的业务来源,实现从传统码头装卸为主向提供综合物流服务转变。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