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化工亟待借力“撑杆跳”

2012-03-29 08:48 来源: 钢联资讯煤炭网

“在我省,大部分优质的煤炭都被用来发电和炼焦,而对劣质的褐煤等低级煤利用却远远不够,我们通过多年的合作研究,已经形成了对低级煤有效利用的完整"技术包",可以提供对褐煤利用的全套解决方案,并将其最终转化为烯烃等化学产品,是具有高附加值,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更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在山西煤化工技术国际研发中心主任韩怡卓看来,褐煤这个被用于制砖、铺路或配煤的低级煤却有着非常宝贵的使用价值。

众所周知,煤化工是具有高度技术集成的产业,如何在煤化工领域实现技术的改造升级,则成为推动我省煤化工产业的升级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012年山西煤炭工业发展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业,建设具有明显循环经济特色的煤化工精品园区。在建成全国重要的新型煤化工基地的目标引领下,预计我省煤化工产业“十二五”期间总投资将超过5000亿元。

然而,正当我省煤化工产业吹响跨越号角之时,一下拥来的大量需求与相关项目储存偏少形成强烈落差煤化工成熟技术项目严重短缺,使许多“嗷嗷待哺”的企业只能望梅止渴。

“山西传统的煤化工产业较弱,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也面临基础薄弱的问题,没有掌握产业链的核心技术,抗风险能力较弱,通过国际技术合作,借力借势,在不同煤种的不同转化技术方面实现提升,并最终实现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快速在煤化工领域实现突破的有效途径。”韩怡卓告诉记者。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作为一个在煤炭能源、先进材料、绿色化工领域的国家级研发单位,承担着众多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研究课题,国际合作是促进完成上述课题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但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真正核心的技术在国外有非常严格的保护措施,我们唯有寻求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来取得突破。

“通过整合省内相关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的资源,提出具体的国际合作项目需求,积极争取国家、省里的国际合作项目支持,充分发挥已有的合作伙伴在争取国外资源上优势,开展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是保证我省煤化工在技术上一直处于领先的关键所在。”韩怡卓介绍。

为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和人才资源,全面提升国际合作质量,2007年12月,科技部和国家外专局联合批准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建立山西煤化工技术国际研发中心。2008年6月,煤化所成为科技部和国家外专局首批授牌为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的33家机构之一。2009年5月,煤化所成为首批授牌为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6家单位之一。

“目前我们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合作,在褐煤干燥、催化热解、气化以及利用合成制烯烃、醋酐、甲缩醛等化学品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实验,丰富了中国典型褐煤的干燥热解基础理论,形成了成熟的技术集成。”韩怡卓介绍。

通过与西澳、纽卡大学在单体项目上的合作,煤化所不断创新,并研发了褐煤综合利用的成套集成技术,并于2011年年底通过国家国际合作技术评审,目前已可进入中试阶段并继而进行推广使用。引进、吸收再创新,使煤化所在该领域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据了解,“十二五”我省将会重点建设晋北、晋东和晋西沿黄区域三个煤化工基地。晋北重点发展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粗苯加工;晋东则以煤基合成油、甲醇制汽油为侧重点;晋西沿黄煤化工基地,以现有煤化工产业为基础,发展新型特色煤化工产业。

但成熟技术项目短缺依然将是煤化工行业发展的短板,“我省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有效利用煤炭资源,实现转型跨越,山西还必须加大研发投入,综合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是一条快捷通道。”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