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开建国内最大河海联运码头

2012-04-19 08:44 来源: 钢联资讯煤炭网

据浙江日报消息,杭州湾北岸、独山脚下,国内在建的最大海河联运工程——浙能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今天正式开工。

通江达海新枢纽

单单从投资额和吞吐量来说,浙能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24.84亿元的总投资,设计年吞吐量3000万吨,在浙江乃至全国的港口码头中并不突出,但因其背依京杭大运河领衔的浙北航道网,面朝杭州湾宽阔的海面,建成后可让海运直接对接钱塘江、大运河、太湖、黄浦江乃至长江航道,发展通江达海的海河联运新篇章,浙能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因此广受关注。

按照计划,浙能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将建设3个3.5万吨级(兼顾5万吨级)外海卸船泊位和18个500吨级内河装船泊位,年吞吐能力为3000万吨,计划2014年建成投产。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北煤南运是我国、我省煤炭运输、能源生产的主要模式,而大量煤炭到达我省沿海港口后,除了就地在港口电厂发电转化为电能外,目前,我省主要靠铁路、公路来转运,不但装卸环节复杂、费时费力,运输成本也高。发展通江达海的海河联运后,这个局面将大大改善。

据了解,嘉兴港社会煤炭运输需求近年持续高速增长,2010年、2011年全港社会煤炭吞吐量分别增长15%、19%。目前煤炭接卸作业主要集中在乍浦港区,码头功能均为通用件杂货泊位,接卸和中转主要靠汽车短驳来完成。因泊位能力不足,等级偏低,造成运转效率难以提高,损耗较大,不能适应腹地经济发展和到港船舶大型化的要求,而汽车运输、装卸散落的煤尘,给当地的生态环保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根据《浙江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嘉兴港是浙北杭、嘉、湖等地区发展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煤炭、油品等能源运输的重要口岸,规划在嘉兴独山建设煤炭泊位。并可通过紧邻的独山港区独山干河与乍嘉苏航道相连,进而沟通整个浙北、苏南航道网,直达黄浦江、长江、钱塘江水系,实现“海河联运”。

浙能嘉兴独山煤炭中转码头建成后,3.5万至5万吨级煤船可候潮进港,煤炭可由外海码头卸船机接卸后,通过传送带输送至内河码头,直接装上内河船舶,运往腹地内众多的用煤企业,实现煤炭运输的海河无缝运输,充分发挥港口对煤炭类散货运输的“大进大出”优势,成为通江达海的新枢纽。

内河集装箱直通洋山港

如果说,港口码头是构成海洋经济的蓝色产业,那么,海河联运这个节能、省时、低运输成本运输模式就是蓝色产业的绿色引擎。

拥有前海后河区位条件的嘉兴就看到了海河联运的发展新空间,提出打造“海河联运”大平台,“十二五”实现“海河联运、成百上亿”的蓝图。

政府花巨资投资改善海河联运的基础条件,关键是看到海河联运这个绿色新引擎的强劲动力。

“实施海河联运工程后,五百及千吨级海轮将不再需要通过陆路运输至内河码头进行转运。这不仅省略了海路与水路中转环节,还大大改善了环境。”嘉兴市交通局副局长顾国强介绍,嘉兴河海联运工程建成后,在浙北高等级航道网和沿海各港口间可实现内贸运输500至1000吨级船舶“无缝衔接”,而外贸集装箱运输,在杭嘉湖各内河集装箱港装船后,通过内河船舶直接运至洋山港装上外轮。

数据分析还显示,与公路运输相比,内河集装箱的河海联运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以从嘉兴市区到上海外高桥为例,一个标箱的运费整整少了200元。嘉兴港每吨煤炭的中转费可节约5元左右,嘉兴港通过水路中转的煤有600万吨,以此计算,每年的中转费就省3000万元,再加上海船、内陆船舶两次装卸费,实现河海联运后将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和时间。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