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竹感动:用科技提升煤炭行业幸福指数

2012-06-25 08:37 来源: 钢联资讯煤炭网

2012年,全省煤炭行业面临资源整合、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三大任务,还面对全年实现煤炭产量8100万吨的生产目标,供应主网电厂电煤3500万吨的艰巨任务,这一年,将是整个行业攻坚破难的关键之年。

在全省煤炭行业新一轮资源整合、蓄势突破大幕拉开之际,本报将目光投向了这个让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行业,采撷全省煤炭行业发展的精彩片段,并对在信息化、机械化、安全生产、循环经济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煤炭企业进行深度、系列报道,以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为全省煤炭行业科学发展鼓与呼。

煤炭的历史,写满了艰辛和危险。

不可否认,煤炭行业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往往源自频发的矿难事故、挥霍的煤老板、凸显的环保问题……然而,当记者来到位于“中国气都”达州市的川煤集团达竹公司采访时,对于煤炭行业的传统印象,却在行走间被一点点瓦解,直至颠覆。

且行且叹,来自于青山绿水间干净的矿厂,来自于达竹对生命的尊重对安全的执着;且行且思,来自于一个煤炭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孜孜以求,来自于对精细化管理的不懈突破……达竹公司所做的一切,正在改变着人们传统思维中关于煤炭行业的种种“黑色印象”,他们用“生态”、“安全”、“自动化”等众多词眼诠释着一个全新的煤炭企业。

一个看不到煤的采矿厂

印象里,煤矿往往是灰蒙蒙、脏兮兮的,甚至连矿区生长的树木也蒙上了厚厚的灰尘。但来到达竹公司斌郎煤矿,印象中烟尘蔽日的煤矿却看不到一丝煤尘,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空气,婆娑的绿树,以及在生活区休闲娱乐的人们,让人有一种来到城市住宅小区的感觉。斌郎煤矿俨然成为了一座生态家园。

“采煤却不见煤”在斌郎煤矿成为了现实。在达竹公司石板选煤发电厂,记者也听到了相似的故事。一直以来,矸石山简直就成了煤矿的地理坐标,哪里有矸石山,哪里就肯定会有煤矿。而现在,达竹公司石板选煤发电厂将煤矸石变废为宝用于发电,实现了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如今,达竹人不仅不用再为堆积如山的洗矸、尾煤等附属产品的销路发愁了,整个厂区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成为了达竹公司的代名词。而生态和谐的矿区环境所彰显的正是达竹公司“以人为本,造福职工”的发展理念。2011年,达竹公司小河嘴、柏林、中山煤业、铁山南完成了矿井水治理工程;渡市开展了静电除尘、重介主厂房和柏林索道噪音治理;两电厂脱硫治理取得了省环保厅证明……矿区环境在一点点地改变着,员工的幸福指数也在一丝丝地旺盛生长。

一次班前会的感动

下井工作之前,斌郎煤矿采煤二队维修班的工人程运筹首先做的事情并不是准备工具,而是端坐在电脑前面,在一套叫做本质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上答题。题目的内容既有煤矿安全生产知识,又有像“今天有没有饮酒”、“今天有没有私事”这些涉及工人情绪、生理状态的问题。而矿工只有在答题分数合格后,才能下井工作。

程运筹说,通过答题不仅提高了他的安全知识,也能让他能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伴随着题目显示在投影幕上的,还有一张矿工兄弟的全家福照片。“看到这张全家福,我就想起家里的老婆和孩子,就提醒自己工作时要处处小心,心里有了惦念,就更加注意安全了。”程运筹如是说。

幸福,在矿工的眼里细微且珍贵,一张小小的全家福,足以撑起他们安全生产的信念。记者亲历的这次普通班前会,所收获的感动与震撼久久难以释怀。

感动也来自于达竹公司“事故可防可控,必防必控”和“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安全核心理念,以及倡导以人为本,视员工生命安全为最大责任和使命的达竹安全文化。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安全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文化一条街、井下安全文化长廊……独特的达竹安全文化既被打造成为矿区一道道亮丽风景,又充分体现了企业对矿工的暖暖的爱护与关怀。

对于安全生产的执着追求,也让达竹公司在去年交出了一份亮丽的安全生产成绩单。中山煤业、小河嘴实现了安全生产四周年;白腊坪实现了安全生产两周年;集团公司连续五年被川煤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全总评为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

“工人都去哪里了”的疑惑

安全生产是达竹公司常抓不懈的工作,而“科技创造价值”的理念更深入到每一个达竹人的心。

在石板选煤发电厂的洗煤生产车间里,几层楼的工作区域里,记者仅仅看到了3、4个工人,而他们也只是远远地站在机器设备旁边。

工人都去哪里了?

石板选煤发电厂党委书记李金回答了记者的疑惑:并不是工人在偷懒,而是采用电脑控制以后,所有机器都由计控中心统一操控,工人只需要对设备进行简单地盯守和维护!

石板选煤发电厂的变化只是一个小而生动的片段。信息化、机械化、循环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达竹公司的生产方式。小到一个矿灯的管理,大到一个生产车间的运行,都渗透着沉甸甸的科技创新力量。

几年前,还是靠“放炮落煤”的简单原始采煤工艺组织生产的达竹公司,随着斌郎煤矿极薄煤层“爬综”技术的使用,目前已经实现单工作面年产量21万吨,与同类型普通机械化开采工艺相比,年生产能力提高了1.78倍,效率提高了3.68倍,年单面生产效益增加了9146万元,年节约费用961万元,吨煤成本下降了46.07元,单工作面减少作业人员43人。

数字透射着变化,变化源自于达竹公司所走出的一条产学研相结合、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机械化发展之路。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