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克洪:煤化工已成烫手山芋

2012-07-18 08:48 来源: 钢联资讯煤炭网

经过多年近乎“疯狂”的发展,煤化工产业已成为多数煤炭企业的次主业,但由于煤化工发展过快,加之煤价上升、需求不足和地域布局不合理、产品结构、项目资本结构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现时许多煤化工企业陷入经营困难,前景不明进退维谷的窘境,煤化工业务怎样调整才能重新踏上坦途?

骄人成绩单背后隐忧重重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煤化工已从传统领域逐步向现代煤化工转变。特别是2001年以来,煤炭企业尤其是大型煤炭企业纷纷进军煤化工产业,煤化工成为发展煤基产业链的优先选择产业,从而促进了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现在焦炭、电石、合成氨、甲醇、二甲醚等主要产品产能己保持世界第一。

近几年,随着各地加快淘汰焦炉、电石等落后产能,提升全行业的技术水平、降低产品的综合能耗,我国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一批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例如,神华集团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百万吨煤直接液化制油项目,潞安集团和伊泰集团的两套16万吨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已经投产运行等,兖矿集团、陕西煤化工集团等成功开发出“大型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大型甲醇合成技术等。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煤化工产业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全国大多数煤炭企业中的煤化工产业出现了严重亏损,年亏损额少则几千万、几个亿、多则十几个亿,并近期还看不到盈利的希望。同时,由于煤化工项目多为贷款建设,贷款额度大、财务费用高,企业债务沉重。

最明显的问题是,多年来,不但煤炭企业争先恐后把煤炭转化的重点棋子压在了煤化工产业上,而且,受利益驱动,有些重点煤炭省区也支持上煤化工项目,甚至硬性规定煤炭开发必须有50%转化率等,大有逢煤“应化”、“必化”、“快化”、“大化”的势头,致使焦炭、电石、煤制合成氨、煤制甲醇等初级产品项目遍地开花,布局分散,产品雷同,形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过度发展,产能严重过剩。

显然,这种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是“低剩”、“高缺”。一方面目前我国尿素、甲醇、醋酸等煤化工低端产品的生产能力已出现过剩,市场竞争激烈,整体开工率只有40%至60%。尿素产能2011年已达7000万吨,实际需求量只有约71%;甲醇2011年产能4654万吨(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并还有在建产能1800万吨,实际需求量只有69%;醋酸2011年产能己达750万吨,实际消费需求量只有67%。另一方面,甲醇制烯烃、煤制乙二醇、醋酸纤维、EVA树脂、VAE乳液、PVB树脂/PVB薄膜、PVA薄膜等精细煤化工高端产品缺少甚至缺乏,不少产品还严重依赖进口。国内相关新型煤化工项目还处于开发研究、实验验证、产业化示范阶段,存在着技术不成熟、政策不定、市场难测等方面的问题和风险。

究其根源,这种状况的形成,和煤化工开发人才、技术支撑较弱不无关联。几乎所有的煤化工企业,缺少人才、缺乏技术(尤其是自主知识产权性质的高端技术),已是普遍现象。许多从国外引进的关键技术付出成本较高不说,因为不容易进行验证,风险也较大。

当然,煤化工产业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也难辞其咎。华东地区的煤化工项目由于煤价高,生产成本难以承受;内蒙古、新疆等煤炭富集区的煤化工项目又受水资源、环境容量承载及运输距离远的制约难以获得大发展。另外,煤化工上下游产品生产厂不够集中,难以形成上下游产品生产连接系统流程化作业也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脱困”需要组合拳

面对煤化工产业这样严峻的发展形势,我们该当如何应对呢?通盘考虑从国家宏观经济与企业微观需要、战略方向与实务运营、近期市场供需与远期市场愿景等角度出发,政府和企业宜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变煤化工所面临的困境。

选准煤化工战略方向是重中之重。总体看,煤化工企业走煤基产业链的路子没错,有两条具体发展路径可供选择:一条是瞄准能源大市场、生产大产品的发展路径,根据我国贫油、少气的能源特点,着力开发生产煤制油和煤制气等,以大市场带动产业大发展;另一条是新型煤化工即精细化工的发展路径,依靠科技创新,生产煤化工的稀缺产品和高端产品。

当然,优化调整企业产品结构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努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如先进粉煤气化(14.61,-0.13,-0.88%)技术、高效催化合成技术和反应器、新型节能和环保技术等。根据煤化工企业的市场定位、煤种特质、技术装备、人员状况等情况,调整煤化工的产品结构,选择生产市场需要,经济可行,具备人员、技术及资源支撑条件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加快长丝醋酸纤维、三醋酸纤维素(TAC)膜、乙酰木材等高端产品生产研发,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抢占市场制高点,以高端产品保障煤化工企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为了发挥最大发展合力,尽快形成煤化工产业参与世界竞争的势头。从煤化工企业市场、产品、技术、人员、装备、资金等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优势互补、做强做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政府主导下,可对煤化工产业发展进行进一步规范,加强政策指导,避免产业链过于雷同和产品同质化,引导和推动大型煤化工企业兼并小型煤化工企业、强势煤化工企业兼并弱势煤化工企业、新型煤化工兼并传统煤化工、地域环境好的煤化工企业兼并地域环境差的煤化工企业,实现煤化工产业的规模发展、有序发展和有效发展。

对具体的煤化工项目而言,假使经过综合诊断评估,一些煤炭企业前期开发的煤化工项目,基于地域煤炭原料价位高、上下游产品长距离分散生产、项目资本结构不合理和环境容量制约等因素影响,在可预期内扭亏增盈无望,可采取迁移、合并、改制等措施,选择优势地域搬迁厂房,节省成本联接上下游生产链合并企业,分担风险吸纳投资者改变项目资本金结构,从根本上解除导致亏损的“顽症”,寻找新生之路。这样尽管短期经济受些损失,但在战略上解决了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问题。

当然,对那些技术装备陈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无销路和长期扭亏无望处于绝境的煤化工企业,也要敢于忍痛割爱、断臂求生,果断采取措施,或破产淘汰、或出卖转让、或重新改造。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