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朔煤矿的“新工业精神”

2012-07-19 09:05 来源: 钢联资讯煤炭网

1979年1月,中国国门欲开,邓小平首访美国,遇见第一个和社会主义打交道、曾被列宁称为“同志”的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董事长哈默。邓小平对哈默说:关于哈默博士,不需要向我介绍,在中国,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帮助过列宁的美国人。那么,您为什么不到中国去,也给我们一点帮助?

1981年7月3日,邓小平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会见第三次来华的哈默,哈默表示准备拿出3亿美元投资,与中国合作开发山西的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邓小平告诉他,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会变。半年后,中美双方共同投资6亿多美元的该项目正式启动。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当时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

这个当初设计年产1500万吨的平朔煤矿到1987年投产时使中国落后于发达国家近30年的露天开采技术一跃进入世界先进水平。或许,哈默博士自己也未料到,他耄耋之年和中国的伟人邓小平在晋西北所画下的这个圈会在中国书写出华丽的篇章。在朔州首任市长吕日周看来,小平为改革开放画了两个圈,一个是南海的深圳,一个就是平朔煤矿。深圳是改革的特区,平朔是对外开放的特区。而平朔这个圈是早于深圳的,应该说是小平画的第一个圈。

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平朔这个圈还没画圆时,哈默去世,再加上煤价走低造成的企业亏损,哈默的继任者作出了一个愚蠢也是后来最后悔的决定:撤走投资和人员。之后,一个按美国模式构建而成、本该合作30年的特大型企业,完全交到了中国人手中。外国人断言,美国人主持经营都负债累累,中国人接管后定会赔得一塌糊涂。

平朔煤矿,是生存还是死亡?中国在关注着,全世界也在关注着。

美国人走了,他们把这个难题甩给了平朔人。全体平朔人憋着一股劲,凭着“要干得比美国人在时还要好”的精神,硬是挺了过来,在美方撤走后的第一年,平朔创下了投产以来的最好业绩,并创造了“平朔速度”,“高科技、高效率、高效益、快节奏”的“三高一快”建矿模式和煤炭生产、生活后勤、多种经营“三条线”管理模式,使我国的露天煤炭开采技术一步跨越三十年。1989年,随着吕日周提出的“小政府、大社会”的高效管理理念的提出,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建设逐渐步入了改革开放的快车道。

平朔的成功再次诠释了一个道理,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只要精神不垮,什么奇迹都能创造出来。平朔人是唱着两首歌走过来的,一是国歌,每个工人都要意识到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另一支歌是国际歌,“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只有自救一条路。平朔公司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完成了从中外合作建矿到独资经营、从摆脱煤炭市场低谷到自行开发安家岭矿项目、从单一露天开采到实施露井联采、从单一煤炭生产到打造黑色、绿色两条产业链,从原煤产量1500万吨到突破亿吨的一系列历史跨越。今天的平朔煤矿已是中煤集团的第一引擎,截至2010年底,资产总额410亿元,缴纳税费245亿元。

平朔煤矿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块“试验田”,30年的发展沉淀了企业独有的精神特质。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近日,由中国市场经济研究会、山西改革创新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平朔精神研讨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包括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在内的数十位学者和专家在现场考察和多轮研讨的碰撞下,给“平朔精神”归纳出了8个字——勇立潮头,敢为人先!

专家们认为,平朔正是凭着这8个字的精神,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创出了中国的“新工业精神”。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