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煤炭网> 炉料频道>煤炭频道>行业要闻>正文

下半年我国煤炭供需或呈弱势均衡格局

分享到:
评论

据证券导刊讯:在内外部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国内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趋弱,增速放缓回落。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宏观调控方向已从“控通胀”转向“稳增长”,政策预调微调力度不断加大。在出口疲软、消费乏力现状下,投资仍是下半年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稳增长”政策的有效着力点。稳进搭台,变革生机,加快重大项目审批、鼓励民间投资及推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等措施将有助于加快经济企稳回升。考虑煤炭行业后周期的特征与政策调控的滞后性,预期下半年走势先抑而后稳,景气周期有望逐步修复。

经济稳增长政策强化行业周期修复预期

今年以来,随着宏观政策调控效应的发挥,通胀逐渐回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从5月的经济数据看:CPI同比增长3%;PPI同比下降1.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6%;货币供应量方面,人民币贷款增加7932亿元,存款增加1.22万亿元;M2余额90万亿元,同比增长13.2%;M1余额27.86万亿元,同比增长3.5%;由国家统计局和物流采购联合会公布的PMI创下年内新低50.4%,环比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108924亿元,同比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6%,其中,发电量38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钢材8167万吨,增长6.3%;水泥20511万吨,增长4.3%。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前5月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90238亿元,同比增长16%;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6386亿元,同比增长22%。整体来看,国内经济未摆脱弱势格局,仍面临着下行风险。

当前经济增长受到总需求疲弱的影响,需要实施逆周期的宏观政策来应对。在通胀逐步回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情况下,“稳增长”政策的预调微调力度将不断加大。下半年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

货币政策更适时灵活。上半年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M2和M1增速不断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加大,外汇占款下降,这使得实施货币政策的空间加大。存准率方面,央行自去年11月以来已连续三次调降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除了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影响,也适当缓解银行信贷额度的紧张程度,为信贷相对宽松创造条件。利率方面,6月7日晚,央行3年来首次降息25个基点,预示着新一轮降息周期的开启,这将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振了市场投资信心,彰显了决策层“稳增长”的决心。下半年货币政策实施将更适时灵活,预计市场资金面比上半年将有温和改善。

财政政策更积极有效。近期大批高速公路、机场和轨道交通等重大建设项目获发改委集中审批通过,仅4月份获批项目就多达328个,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下半年政府还将继续加大财政政策实施力度,除重工业和交通基建项目,针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也存在着巨大的投资机会。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也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产业政策的补贴力度加强。使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之外,产业政策有利于熨平经济周期,降低宏观调控给经济造成的副作用。政府积极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洗衣机和热水器等家电;安排100亿元财政补贴支持推广节能灯、节能汽车和高效电机能;目前还计划在农村地区实施建材下乡等补贴政策。

经济稳进搭台,制度变革生机。为实现经济“稳增长”的调控目标,货币政策稳健中更趋适时灵活,能有效改善资金紧张状况;财政政策积极中力度加大,能更有效对冲投资下滑的影响。此外,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制度性改革频现,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限制,结构性减税、利率市场化、资本市场改革等结构性调整政策备受重视。虽然目前国内经济增速有所减缓,但下半年随着积极的宏观政策调控效应逐步发挥,经济走势有望回稳。

煤炭景气周期有待修复。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特点决定了煤炭在能源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煤炭的周期性特征决定其与宏观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从历年GDP与煤炭消费量关系来看,二者增长存在稳定的正相关联系;而从GDP增速与煤炭开采洗选资产同比增速来看,在经济稳定上行时期,煤炭开采洗选资产同比增速要远高于GDP增速。未来国内经济触底并逐步回稳是大概率事件,若出现货币信贷规模明显增加、财政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等积极信号,那么周期行业触底将加快显现。考虑煤炭行业后周期的特征与政策调控的滞后性,预期下半年走势先抑而后稳,景气周期有待逐步修复。

投资稳步发力有望支撑行业基本面

美欧等国经济数据低于预期、欧债危机恶化表明全球经济仍处于曲折反复的复苏进程中。在国外经济复苏乏力、外部需求不振背景下,出口仍面临着压力。内需方面,今年我国经济整体出现回落趋势,特别是房地产投资下降对总需求产生一定的冲击。内需的提升非一日之功,因而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短期内仍难替代。

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发电量等各项经济指标增速低于预期。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108924亿元,同比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9.6%,其中,发电量38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钢材8167万吨,增长6.3%;水泥20511万吨,增长4.3%。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前5月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90238亿元,同比增长16%;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96386亿元,同比增长22%。

在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环境不乐观的现状下,投资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稳增长”政策的有效着力点。去年由于持续的政策调控,房地产投资增速出现下滑。但历史数据显示,在2004、2007、2010年房地产投资下滑时期,财政支出同比增速反而出现了明显的上升,政府增加了对基建等项目的投资以此对冲房地产投资下滑的影响。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24%的房地产投资具有典型的顺周期特征,占比34%的制造业投资并无显著的周期相关性,而占比达22%的基建投资则能够对整体投资水平产生显著影响。上半年房地产、制造业投资增速回落明显,在房产限购政策不放松、制造业需求不景气的情况下,基建投资直接作用于增加需求的见效更迅速。基建工程投资的加速将有效对冲房地产、制造业下滑的影响,防止经济出现硬着陆的风险。

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和启动明显加快。政府继续通过融资平台和基础设施债权等手段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交通运输、产业升级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正陆续获批:

公用事业项目:发改委5月审批通过了30多个风电和10多个水电项目,其他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项目,包括太阳能、煤层气以及生物质能等也得到放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方面,今年以来已批复水利项目139亿,核准水电站580万千瓦,其他公用事业项目、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如污水处理、废物处理、供暖、医疗设施升级以及信息系统的推广等也在近期获得批准启动。

交通运输项目:根据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交通建设投资规划总规模为6.2万亿元,年均增长6%左右。机场方面,发改委批准了西部地区4个机场的新建和扩建项目;铁路方面,投资逐步趋于稳定,今年前4个月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22.82亿元、176.5亿元、297.07亿元和299.58亿元,呈现逐月回升态势,停工的铁路项目陆续复工,地方政府正在加快兰州、北京、上海和福州等地的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公路方面,中西部贵州、甘肃和河南今年计划投资增速分别为74%、46%和35%;地铁方面,约28个城市获得政府批准建设地铁,京沪深24条线在建。

产业升级项目:发改委核准了3个大型钢铁项目,宝钢的广东湛江钢铁基地项目、武钢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项目以及河北唐山迁安市的首钢搬迁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替换了钢铁行业落后、低效的产能。还有一些提升新兴战略产业研发、节能环保的项目也获批,包括新材料、混合动力汽车、生物科学以及替代能源等。

除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审批外,政府对融资平台信贷流入管理或更适度放宽,有利于释放地方政府的投资需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增加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新项目更关注农田水利灌溉、公路和电力建设。

鼓励投资政策与民资进入新政同行。除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外,政府还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今年将完善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国资委5月发布了《关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中积极引入民间投资的指导意见》,卫生部、铁道部、国资委、银监会等多部委机构也连续出台引进民资的细则。如铁道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建设铁路干线、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煤运通道和地方铁路、铁路支线、专用铁路、企业专用线、铁路轮渡及其场站设施等项目,并已开始启动铁路产业基金、铁路股权挂牌转让、18个铁路局铁路工程交易中心改为公开招标等。

固定资产投资将重归适度稳定增长。央行连续三次降准,首次降息,这表明货币供应增速回升已是大趋势。银行信贷投放能力提升有助于投资需求恢复,而政府和国企是货币政策宽松的最大的得益者,投资仍是地方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有效途径。随着基建等投资项目的逐步出台,投资信心将有所恢复。经济下滑时民生问题也需要投资的保障,政府也会适时扩大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与实施力度。重大项目陆续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民间资本投资进入等将为下半年投资增加动力,固定资产投资将重归适度稳定增长。

煤炭及下游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较稳定。今年前5个月,煤炭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1405亿元,同比增长25.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8个百分点,年初以来一直稳定在20%以上。煤炭下游电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17.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2.2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8.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4.5个百分点;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自2月同比大幅增长后,目前也回落到了28%的稳定水平。

煤炭行业属于后周期行业,宏观政策、经济运行都是煤炭基本面变动的先行指标。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煤炭下游重要的消费终端,直接影响煤炭的下游需求。随着存准率和利率的下调,货币供应增速回升是大趋势,资金流动性释放也有利于煤炭等资源品配置需求提升。下半年煤炭等周期行业的机会将更多来源于积极宏观政策的驱动,投资政策的稳步发力有望对煤炭行业基本面形成支撑。

期下游景气回升,待煤炭需求改善

我国煤炭市场需求在较大程度上受相关下游行业发展的影响,是典型的需求拉动型市场,经济发展速度减缓抑制了煤炭需求。今年以来,下游电力、建材、钢铁、化肥等行业疲弱运行,库存普遍高位,煤炭采购积极性降低,需求增长乏力。但在煤炭“十二五”产量规划、铁路运输瓶颈、资源重组整合等多重制约下,煤炭供给不可能无限制扩张。随着“稳增长”政策措施逐步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加速,下游行业景气回升将有效改善煤炭需求。

目前煤炭下游四大行业整体仍较疲弱,下半年随着“稳增长”政策预调微调力度不断加大,新一轮促进战略产业及基建投资等措施加快实施,下游行业有望复苏回升,从而改善煤炭需求。

电力行业对煤炭需求年底或现转机

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投资消费下滑影响,电力行业需求增幅呈现回落。今年1—5月,全社会用电量1.9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增幅回落6.2个百分点。当前全社会用电量的变化趋势反映了工业经济钢铁、建材等行业用电需求增速放缓,与投资相关的通用设备制造业用电需求也不足。用电量增速下滑主要原因是国内经济下滑带来电力需求不足。

火电发电量增速减缓。用电量增速下降对发电行业最直接的影响是冲击火电机组的发电小时数,受用电量低迷影响,今年前4月,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705小时,比去年同期减少30小时,同比下降1.8%;火电发电量125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1%,其中4月份单月火电发电量304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36%。

重点电厂煤炭库存升至近5年来历史最高水平。受电煤消费萎缩的影响,进入5月后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的电煤库存继续保持着自今年3月份以来的增加态势:5月22日达8970万吨,环比4月末增加了619万吨,增幅7.41%,同比去年5月末增加了2799万吨,增幅4.54%。如果按5月平均电煤日耗水平330万吨计算,当前电煤库存可用天数升至27天,已超过了合理库存水平。

电力行业耗煤增速放缓,四季度旺季或现转机。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累计耗煤4.6亿吨,同比增长6.3%;其中4月份耗煤1.06亿吨,同比下降1.8%。从历年各月的电力耗煤量看,冬夏旺季的用煤量增长仍较明显。随着经济逐步回升,用电量增速恢复后,电煤不排除出现季节性、时段性和区域性的供给矛盾,电煤需求在年底有望出现转机。

建材水泥行业对煤炭需求有望率先恢复

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等对建材水泥的需求拉动最明显:

房地产投资增速继续下滑,商品房销售回暖或现转机。今年1—4月,我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同比放缓,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5835亿元,同比增长18.7%,增速比1季度回落4.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0818亿元,增长13.9%,增速回落5.1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3%。由于房地产投资增速呈下滑趋势,因而水泥需求不甚理想。目前商品房销售逐渐回暖,截至5月27日,54个典型城市的商品房住宅签约套数已经高达191439套,达到了去年限购后的最好水平,成交量创限购后新高。随着房产销售逐步止跌回升,行业景气有望逐步恢复。

基建投资加速将有效拉动对建材水泥的需求。基建投资历来被视为平滑经济波动的重要手段,为应对当前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国内重大基建投资项目审批进度正在提速。4月份,包括铁路及道路运输业、水电气生产及水利等基建类固定投资增速已经明显触底回升。近期发改委加快审批通过了包括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在内的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速度的加快,意味着投资的速度加快、力度加大,若建设资金压力得以缓解,将对建材水泥及钢铁行业产生积极影响。

水泥对煤炭需求有望率先恢复。今年1—5月,全国水泥产量7.97亿吨,同比增长6.15%,增幅同比下降5.93个百分点;其中5月水泥产量达2.05亿吨,同比增长4.3%,大幅下降14.92个百分点,水泥产量增速有所放缓。下半年随着房地产、制造业、基建等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加快,具有早周期行业特征的建材水泥行业将率先回升,对煤炭需求有望提早恢复。

钢铁行业对煤炭需求回调空间有限

钢铁需求整体仍然疲弱。年初以来,受钢材高位库存、价格下调等不利因素影响,钢厂营运压力加大,钢铁需求持续低迷。据联合金属网数据,今年1—4月,全国粗钢产量2.34亿吨,同比增长1.9%,增速同比减少6.4个百分点;钢材产量3.02亿吨,同比增长6.2%,增速同比减少6.4个百分点。钢铁市场需求整体疲软,由此也减少了对煤炭的采购。

钢铁行业正进行全面结构调整和重组,去库存进程加快。近期获发改委批准的宝钢湛江钢铁项目、武钢防城港钢铁项目将在广东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614万吨和广西累计压缩粗钢产能1070万吨的基础上实施。“两广”钢铁项目淘汰落后、减量置换的方式有利于储备钢铁先进产能,能够在市场、行业景气回升时充分发挥作用。新项目将通过集约化和专业化的生产方式,生产面向汽车、家电、机械行业的碳钢板材高端产品,替代进口原料,形成产业链的合理配套衔接,提升战略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和服务深度。此外,随着基建投资启动、家电节能补贴、H汽车H下乡等政策的落实,钢材市场去库存化进程将加快。

钢铁对煤炭需求回调空间有限。目前钢铁行业经营已进入微利时代,在经济下行、市场弱势的背景下,稳增长利好政策将加快钢铁需求触底,电力电网、水利水电、公路建设、铁路等都是刺激需求的主力。5月粗钢的日均产量见顶回落,加上大中型钢厂安排的检修逐渐到来,减产周期或逐步来临。随着钢铁去库存进程加快、粗钢日均产量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加快,钢铁对煤炭的需求回调空间有限。

化肥行业对煤炭需求以稳为主

化肥市场景气回升。国际肥料工业协会在《全球短期肥料市场展望2011至2012》报告中预测2012年全球粮食需求将继续增长,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用肥需求将持续旺盛。全球化肥需求将稳步增长,预计氮肥、磷肥、钾肥需求增长率分别是3.1%、1%和5.7%。今年以来,国内化肥市场需求旺盛,尿素价格持续上涨。截止5月上旬,国内尿素价格达2397元/吨,同比增长16.36%,达到近几年来历史最高值。自入春以来,尿素供需呈紧平衡态势,加上社会库存量不足,在集中用肥旺季尿素需求上行,整个化肥市场景气回升。

内需层面的变化将成为稳定化肥市场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从化肥目前供需形势分析看,未来几年,国内主要农产品将继续保持总量平衡有余的基本格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总趋势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趋于稳定,粮食作物内部品种结构之间的面积调整趋于活跃,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稳中有升。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相对应,化肥需求也将开始进入总量平稳增加的新阶段。

化肥行业对煤炭需求增长有望维持。合成氨是制作尿素的主要原料,尿素是H化肥H市场的龙头品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4月合成氨产量为1780万吨,同比增长7.29%;尿素合成氨产量为972万吨,同比增长10.08%。今年国内将有18个新建合成氨和尿素项目投产,合计合成氨产能564万吨,尿素产能873万吨,产能将稳定增加。由于无烟煤在化肥市场的特殊用途及其资源稀缺性,其需求量一直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在化肥市场景气回升背景下,无烟煤的需求将以稳为主。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年,“稳中求进”是既定的宏观政策基调,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的实施,宏观经济有望逐步企稳。煤炭需求整体上虽稳中趋缓,但在国内经济见底企稳、下游行业景气逐步回升的背景下,需求有望稳步改善。

综上所述,我们预计下半年:电力行业对煤炭需求增幅放缓,年底或现好转;建材水泥行业对煤炭需求有望率先恢复;钢铁行业对煤炭需求回调空间有限;化肥行业方面,由于合成氨、尿素供需稳中有升,对煤炭需求仍以稳为主。

煤炭供给扩张仍受限制

在煤炭“十二五”产量规划、铁路运输瓶颈、资源重组整合等多重因素制约下,煤炭供给大幅扩张尚不明显。

“十二五”规划煤炭产量增幅放缓

煤炭产量同比增速回落。今年1—4月,原煤累计产量12.12亿吨,累计同比增长6.5%,增速同比下降7.37个百分点。其中4月原煤产量3.20亿吨,同比增长6.7%,增速同比下降了11.51个百分点。

煤炭需求增长受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步伐加快的抑制。据中国煤炭经济研究会预测:今年下游四大行业耗煤约30.56亿吨左右,以四大行业占全部耗煤的86.62%来推算,全国的煤炭消耗量将在35.2亿吨左右,同比增加约1.5亿吨,增幅回落至4—5%,未来几年,煤炭需求量的年均增幅基本在4—6%之间。

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正式公布:规划到2015年,煤炭生产能力达到41亿吨,煤炭产量控制在39亿吨,同时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同时要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有序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保障煤炭稳定供应。

未来几年煤炭产量规划增幅将大幅减少。“十二五”期间,由于实施能源总量控制措施,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率将由目前的70%以上下降到60%以上,煤炭产量控制在39亿吨,规划产量增幅明显减少。与“十一五”期间煤炭实际产量年均增长接近2亿吨对比,“十二五”期间产量年均规划增幅大幅减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我国原煤产量为35.2亿吨,同比增长8.7%。这意味着在未来4年,煤炭产量规划年均增长不足1亿吨,也意味着煤炭供给不能无节制的扩张。

运输瓶颈是煤炭供给最大制约

煤炭运量增幅同比回落。我国煤炭生产基地远离消费中心,煤炭分布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运输格局。今年4月,铁路煤炭运量1.87亿吨,同比增长6.1%;增幅回落4.3个百分点;主要港口煤炭运量5413万吨,同比下降1.1%,增幅回落17.2个百分点。

1、铁路运输方面。

铁路运输瓶颈是煤炭供给增长的最大制约因素。铁路运输量占全国煤炭运输量的70%以上,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与有限运力的矛盾一直制约我国煤炭供应。山西、陕西和蒙西等煤炭主产区铁路运能增长有限,H煤炭企业H存在以运定产现象。在资源丰富的内蒙西部、陕西北部、新疆等地,很多大型煤矿所依托的铁路线路较少,导致西煤难以东运,长期处于运能低于产能的状态。此外,华中、华东等煤炭消费地也缺乏铁路煤炭直达运输线。

一方面,山西、陕西和蒙西等“三西”煤炭主产区煤炭铁路外运能力仍不足。三条主要煤运通道中,大秦线运量增长遭遇瓶颈:(1)大秦线设计运能为4亿吨,2011年完成4.4亿吨运量,已经超过实际运能10%。近年来大秦线已采用了加大行车密度、提高运行速度、增加牵引定数以及加大直通车比例等挖潜方法,潜能已完全发挥。(2)铁道部不再追求运量目标的增长,更加注重运营的质量和安全,其没有继续大幅增加运量的压力,预计今年大秦线运量增长有限,约在4.5亿吨左右,远低于下游需求的增量和港口运能的增加数量。此外,侯月线今年运量亦接近其能力上限;朔黄线去年运量为1.77亿吨,今年运量将在2亿吨左右,增幅不大。

另一方面,内蒙古、新疆等西部地区铁路线路正在建设,过长的路线也加大了运输成本。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与锡林郭勒地区,铁道部分别规划了“三横四纵”和“三横五纵”的铁路建设方案;在新疆煤炭外运通道规划“一主两辅”的方案,“一主”为利用兰新线扩能方案,“两辅”为临哈线和大南湖—敦煌—西宁—成都线。按规划,内蒙古煤炭外运瓶颈要到2014年才得到有效缓解,而大规模疆煤外运,可能会在更久的2020年以后。目前对西部煤炭的市场需求还没有上来,加上过长的运输路线,都是“西煤冬运”的难题。

此外,江西、湖北、湖南等中南地区和重庆、四川等西南地区煤炭运力依然紧张,中南煤炭铁路专运线与进入四川的运输通道尚未建好,常常面临铁路运力有限、运输不畅的局面,铁路运输瓶颈仍制约着煤炭的有效供给。

2、港口运输方面。

港口运输新增运力有限。从目前的秦皇岛、唐山等港口运输能力来看,港口运能远没有适应铁路运能的提高的需要,北方港口堆场小、缓冲能力低,与大秦线的大批量、大规模、均衡性运输产生尖锐矛盾。沿海港口新投运能不足,运输均存在较大缺口。

以秦皇岛港、黄骅港、天津港、曹妃甸港等几个渤海湾港口为核心的铁水联运系统明显存在过度集中的特点。四大港均位于渤海湾西侧,北方7港下水煤总量的90%以上均集中在这一地区,下水煤发运过于集中,一旦遭遇恶劣天气或其他不可抗力突发情况,海运将受到重大冲击,不排除此类突发因素对煤炭供给造成的影响。

3、公路运输方面。

作为铁路和水路运输的重要补充,公路主要承担着煤炭生产地本省和周边省份的短距离运输或铁路、港口等煤炭中转港腹地的集输运输。随着公路运煤量不断加大,公路运输瓶颈也日渐显现。除了公路运输本身高成本外,路上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浪费,效率极低都是煤炭的公路运输的极大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煤炭供给矛盾。

煤炭资源整合影响产能发挥

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继续推进煤炭资源整合,企业H兼并重组H及小煤矿关停仍为重点。至2015年,全国煤炭行业将淘汰落后产能9718万吨,2917处小煤矿退出市场,小煤矿数量降至7000处以内。通过兼并重组,2015年全国煤矿企业数量控制在4000家以内,平均规模提高到100万吨/年以上,将形成10个亿吨级、10个5000万吨级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重点淘汰不符合煤炭产业政策、矿产资源规划和矿区总体规划的煤矿。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今年煤炭行业计划淘汰落后煤矿625处,淘汰落后产能2347万吨/年。去年全国关闭落后煤矿407个,完成计划的133%;淘汰落后年产能2463万吨,完成计划的155%;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产量在全国总产量中的比重下降到20%。

以“煤炭资源整合、企业兼并重组”为主的产业政策稳步推进,正对煤炭的供给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六省以整合改造为重点,将30万吨/年的小煤矿退出生产领域;云南和贵州采取上大压小、整合改造和关闭淘汰相结合的方式减少小煤矿数量;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和安徽六省由于靠近煤炭主产区,小煤矿要大幅减少;江苏、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重庆8省区市的小煤矿也将逐步关闭和淘汰。

我国煤炭工业实现由量增长向质提升的转变时期,,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主要产煤省区经过多年的煤炭资源整合与企业兼并重组,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小煤矿关停整顿的过程中,煤炭产能的充分发挥、供应能力的稳步提高尚需时日。

结论:供需或呈弱势均衡格局

综上所述,煤炭需求的增速虽有放缓,但随着下游行业的景气回升会逐渐改善。供给方面,由于煤炭资源地域分布的不均衡,铁路运输对煤炭消费的制约较强,同时受“十二五”煤炭产量规划限制,资源整合制约产能发挥等因素的影响,预计下半年国内煤炭实际供应能力扩张不明显,对应国内煤炭需求平缓增长,供需或呈弱势均衡格局。


为你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