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煤炭网> 炉料频道>煤炭频道>行业要闻>正文

辽通化工收购风波再起 数亿吨煤矿消失疑云

分享到:
评论

综合媒体消息:自7月下旬,有关辽通化工(7.14,-0.11,-1.52%)(000059.SZ)因收购大股东控股公司内蒙古华锦化工有限公司(下称“内蒙化锦”)的股份而引发的资产疑题(详见本报7月24日14版《辽通化工收购难题:近29亿吨煤矿资产归属权待解》)被正式曝光,近一个月后,8月15日晚,一份迟到的上市公司澄清公告才终于姗姗而至。

据当晚辽通化工发布的公告称:内蒙华锦目前没有获得当地政府煤炭资源配置。兵器集团与辽通化工大股东北方华锦也均未获得当地政府划拨的煤炭资源配置。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相关规定,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配置属有偿取得,不存在“赠与”和“划拨”等情形。

这不得不令人费解。

许多公司以投资之名换取内蒙古区域的煤炭资源配置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而内蒙古方面也借此吸引更多外界投资的有关政策也白纸黑字地写入到了有关文件之中,为何辽通化工方面却坚决否认?

而早在2012年年初,北方华锦董事长王成国也亲口承认北方华锦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储量29亿吨的一个整装煤田。为何辽通化工也在公告中表示“兵器集团与辽通化工大股东北方华锦也均未获得当地政府划拨的煤炭资源配置”?

这一份迟来的澄清公告背后充满了故事。

如果真如辽通化工方面所言,北方华锦的大股东兵器集团和北方华锦均未获得有关煤炭资源的配置,那么这29亿吨煤矿又消失在了何处?按照内蒙古自治区有关规定,来自于辽通化工上市公司方投资的80亿元资金是否还能换取到相应配置的煤矿资源?如果说不存在“赠与”与“划拨”,那么其他诸如京东方A(1.74,-0.01,-0.57%)(SZ,000725)等上市公司在内蒙古获取的煤炭资源该如何解释?公告中的“有偿取得”或许不过是大股东方玩的一个文字游戏罢了。

数问华锦,谁在撒谎?

“兵器集团与辽通化工大股东北方华锦也均未获得当地政府划拨的煤炭资源配置。”在8月15日的辽通化工的公告中如此写道。

但根据华锦集团的官方网站新闻中心一栏上,一篇名为《集团举行2012年迎新春团拜会》的报道,在2012年1月18日,北方华锦集团2012年迎新春团拜会热烈举行,董事长王成国、副董事长冯恩良等集团党政班子成员出席。

该报道中写道,“致辞中,王成国通报了‘十二五’项目推进中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上周,内蒙古自治区将锡林郭勒盟质量非常好的储量29亿吨的一个整装煤田划给北方华锦,作为兵器集团发展煤化工的基地,此举解决了项目和发展的原料、燃料问题。”

那么早在2012年1月便已经划给的煤田,怎么到了2012年8月15日,却被坚决否认呢?

记者随即也从内蒙古自治区方面获得证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此次在内蒙古投资主要为煤气化(14.16,-0.13,-0.91%)基地项目,而该产业基地规划的项目包括:一是总投资82.4亿元的100万吨/年合成氨、160万吨/年尿素项目;二是180万吨/年海绵铁项目;三是120万吨/年MTO项目,而王成国所称的29亿煤矿就是为这三个项目所配置的。

而其中第一个项目,即总投资82.4亿元的100万吨/年合成氨、160万吨/年尿素项目,就是辽通化工此次准备募资的项目。

那么到底是谁在说谎?是王成国在内部团拜会上刻意夸大事实,美化其业绩,所以故意编造了29亿煤矿已经划拨的谎言,还是该则上市公司公告在刻意隐瞒?

其次,在其公告中称的“兵器集团与辽通化工大股东北方华锦也均未获得当地政府划拨的煤炭资源配置”,这是表示该项目不会获得煤矿资源配置呢,还是说该项目目前还未获得?

但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09年6月12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资源管理的意见(内政发【2009】50号)》(下称《意见》)明确指出,将给与在其境内的投资相应的煤炭资源配置。其中提到了配置煤炭资源的7个条件,此次辽通化工准备募资的项目皆无一抵触。

那么就算如其所言,其目前未获得煤矿资产的话,按规定获得后,该配套资产又将归谁所有?

最后,在公告中,辽通化工又补充称:“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相关规定,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配置属有偿取得,不存在‘赠与’和‘划拨’等情形。”

但或许正如辽通化工的公告所言,“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配置是属有偿取得”。

按上述《意见》规定,“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配置是要通过其在当地的投资达到一定比例后,按照规定配置的,是用投资换取的,当然不是无偿取得。”一位曾同样与内蒙古方面做过投资的企业人士向记者坦言。

通过投资置换而配置到煤炭资源的公司已经不在少数,而上市公司也已经颇有先例。

2012年4月10日,TCL(微博)(000100.SZ)称公司正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投资建设年产300万台液晶电视的工厂,同时按照当地政策正在申请煤炭资源配置。

2011年8月京东方A就当时的有关其投资内蒙古的报道,发布澄清公告。

在京东方发布的该澄清报告中坦言,其的确初步计划在鄂尔多斯(8.97,-0.14,-1.54%)市投资建设一条第5.5代AMOLED生产线,而项目计划总投资220亿元。更重要的是,该澄清报道也明确写到根据有关投资政策规定,“鄂尔多斯市政府为其配置约10亿吨煤炭资源”属实,并表示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在鄂尔多斯矿区范围内给公司配置相应的煤炭资源(探矿权证)。该资源归公司所有,由公司负责处置,且公司也已披露过相关公告。

在2011年10月,京东方便通过将鄂尔多斯政府配送的煤炭资源转手后赚取了36亿元,并以此当年扭亏为盈。

那么,同样是来自于上市公司的投资,京东方配置的煤矿归属于上市公司由公司负责处置,那么辽通化工的80亿投资所配置的煤矿资产又在何处?如果说没有,该如何解释有关文件和京东方等公司的配置资源情况?如果说有,其归属权是否该归出资方——辽通化工上市公司的全体股东所共有?

显然,辽通化工的有关公告正在玩一宗文字游戏。

或许正如其所言,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配置属有偿取得,因为需要投资去置换,也的确不存在“赠与”和“划拨”,而更为官方的说法叫“配置”,而王成国在内部讲话时,对于该煤炭资源的配置甚至用的是“划转”。

但无论是“配置”或是“划转”,该资源的所属权正如京东方说称的那样,配置给该公司后,该资源归公司所有,由公司负责处理,公司方面可以出售获利。

被消失的“煤矿”

从7月24日,有关新闻被曝光,直到8月15日,近一个月时间,辽通化工才以一则充满“谎言”的澄清公告否认存在有关的煤矿资产。

“实际上,在8月初,辽通化工大股东方面曾决定迫于舆论压力按照内蒙古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将部分煤矿归还给上市公司层面,而该决议也已经内部与其他股东之间进行了沟通。”一位接近于辽通化工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该知情人士还表示,兵器集团和辽通化工大股东北方华锦方面决定给与辽通化工方面划转的煤矿配置数量为4亿吨。

依照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意见》文件中的明确规定,煤炭资源配置的六个标准的第四条规定,“装备制造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每20亿元配置煤炭资源1亿吨,一个项目主体配置煤炭资源最多不超过10亿吨。”

此前京东方正是按照此条标准给与配置。

如果按照此标准,此次辽通化工在内蒙古的80亿投资则刚好对应的为4亿吨煤矿。而按照京东方斯时10亿吨煤矿卖价获利36亿元计算,这4亿吨煤矿将给辽通化工带来近14.4亿元的收入。

更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按照有关文件的配置标准而言,这笔80亿的投资所该获得的配置应该远远大于4亿吨煤矿的配置。

正如王成国在团拜会上通报的那样,三个项目获得29亿吨的煤炭,如果按此配置标准,就算其后的180万吨/年海绵铁项目和120万吨/年MTO项目皆获得最高10亿吨煤矿的配置,这三个项目加总起来也最多24亿吨煤矿。

“显然,按20亿元投资配备1亿吨的标准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最低的配置标准,这个标准只是针对那些所投资不涉及到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的,而对于煤气化等煤炭综合利用项目的投资,其煤炭配置的比例要大得多。”上述与内蒙古方面做过投资的企业人士向记者坦言。

而在《意见》中的六个配置标准第一条也明文显示:“煤炭转化和综合利用项目,按项目有效生产期内实际用煤量1:2的比例配置煤炭资源。”

显然,辽通化工的这80亿项目所属的煤气化项目属于此类。

而正当辽通化工的投资者们,还在为4亿吨不符合配置标准而争论时,8月15日,这一纸连4亿吨煤矿都不“承认”的公告到底又为该事件的发展埋下了哪些伏笔?本报记者将继续追踪这起缘于资产收购而起的“配套”资产归属悬案。


为你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