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煤炭网> 炉料频道>煤炭频道>行业要闻>正文

煤市十年辉煌遇寒潮 抵御风险能力大提高

分享到:
评论

据中国投资咨询网消息,当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煤炭市场遭遇10年罕见寒潮。在煤炭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寒潮的时候,有人开始担心,煤矿建设领域将面临资金紧张、建设推进难度加大的风险,甄别有效益项目会更加困难,甚至个别建设项目会处于投产即亏损的境地。

其实,上述担心并非杞人忧天。近10年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市场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煤炭消费需求持续大幅增加,拉动煤矿建设投资规模大幅扩大。在提高煤炭资源勘查精度、创新煤矿设计理念的前提下,我国建成了一大批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全国煤炭产量由2001年的12.9亿吨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35.2亿吨,年均产量增加2亿多吨。

煤炭产量增加、市场需求不振、价格持续下滑,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煤炭企业的收益,波及煤矿建设领域也在所难免。但是,近10年来,我国煤矿建设领域发生的变化也使得当前煤炭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

黑色资源,绿色开采

无论煤炭市场如何变幻,煤炭生产板块都是矿区建设的基础。与以往不同的是,近10年来,矿区建设已不单单围绕建设煤矿、开采煤炭,而是更侧重于煤炭的利用和就地转化。经历了上世纪末煤炭市场低迷后的煤炭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和就地转化率的重要性。因为这已经成为煤炭企业抵御市场风险、多元发展和实现最佳效益、利润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当然,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和就地转化率是有条件的。大批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安全高效矿井的建成,一来提高了煤炭生产集中度,为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打下了基础;二来有了充足的煤炭做基础,为煤炭就地转化提供了条件。

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建成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煤矿661个,年产量近20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57%左右;建成安全高效矿井(露天)359个,年产量10.2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4.2%。

由于单个煤矿年产量的增加,煤炭企业在规划矿区建设时,一些配套设施也一并在内。

在陕西省,彬长矿区规划面积790平方公里,探明煤炭资源地质储量67.29亿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彬长矿业公司依法有偿获得50.3亿吨煤炭资源地质储量和相对应的煤层气资源。

在彬长矿区规划建设的时候,彬长矿业公司在建设大佛寺、胡家河、孟村、小庄、文家坡5个大型现代化煤矿的同时,与电力企业相互参股建设了大唐彬长电厂,并建设了煤层气抽采项目和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项目。在资源越发宝贵的今天,彬长矿业公司的目的是实现黑色资源、绿色开采及资源的综合利用。

山西晋城煤业集团在总结2011年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的时候,除了原煤经营指标之外,将煤层气、总氨和尿素、发电量三项经营指标单列。其中,煤层气抽采量20.42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20%;总氨产量1212万吨、尿素产量962万吨,均约占全国的16%;瓦斯发电量14.76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的10%。

现在,非煤板块收入已占晋煤集团总收入的七成以上。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晋煤集团在煤矿建设与生产中坚持绿色开采、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

据晋煤集团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在煤矿建设方面,该集团改变了以往先施工地面配套设施、后施工井筒和井巷工程的惯用做法,取而代之为先施工井筒,少施工或尽可能不施工地面配套辅助设施,改而与相邻煤矿或企业共用;在建设矿区时,改变了原来“一个煤矿就是一个小社会”的“小而全”模式,把医疗、后勤服务等功能与煤矿生产分离开来,变“小而全”为“专而精”。在此基础上,晋煤集团推广应用了“环保开采、保水开采,以矸换煤、大采高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提高了煤炭资源回采率。而新建煤矿和资源整合煤矿均配套建设了选煤厂或集中选煤厂,原煤入选率达到了100%。

在煤炭行业,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业内人士也表示,近10年来,我国煤矿大型化、现代化引领了煤炭工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对调整煤炭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重大。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我国煤炭企业开始在国外承建煤矿项目并不是近几年的事情。早在1987年,中煤建设集团就在摩洛哥王国施工建设了杰拉达煤矿三号工程。之后,中煤建设集团拓展国外煤矿建设市场的步伐加快。紧接着,中煤建设集团承建了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项目。而该项目是我国煤炭行业第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成套技术、成套设备出口的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获得“鲁班奖”的境外煤矿建设项目。

随着国际知名度的提高,中煤建设集团加快了在其他国家煤矿建设市场的布局,目前其煤矿在建项目分布在土耳其、印度、蒙古、越南等国家。

而脱胎于江西萍乡矿业集团的中鼎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也是率先“走出去”的企业之一。虽然脱胎于煤炭企业,但是中鼎国际工程公司承包的第一个国外项目并不是煤矿项目。1991年,中鼎国际工程公司承建了阿尔及利亚的农田灌溉项目。据悉,这个项目实现盈利700多万美元。由于不是主业,中鼎国际工程公司走的是分包工程、自我滚动发展之路,这条路一走就是10年。

在拓展海外工程承包市场的同时,中鼎国际工程公司将业务重心逐步转移到了国外煤炭资源开发上。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煤炭资源丰富,但井工开采技术依然空白。2003年,中鼎国际工程公司自行设计建设了年产18万吨的马来西亚阿勃克煤矿,而投资为国内同等煤矿建设投资的十分之一,仅用了10个月时间就建成投产,1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2007年,中鼎国际工程公司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了年产120万吨的朋古鲁煤矿。考虑到印度尼西亚电力资源紧缺的实际,中鼎国际工程公司在建设朋古鲁煤矿的同时,配套建设了选煤厂和低质煤坑口自备电厂,以选煤后的低质煤发电,节能环保,系印度尼西亚首创。

近几年,我国煤炭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迈得更大。神华集团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获得煤矿开采权之后,在蒙古国又有了新进展。山东兖州矿业集团以33亿澳元资本收购了菲利克斯公司100%股权,获得煤炭资源储量20亿吨,其中包括4个生产煤矿、2个在建煤矿和3个勘探项目。开滦股份公司注册成立了加拿大中和投资公司,开发加拿大优质焦煤资源,为其参股、并购提供了运作平台。

对于煤炭企业而言,通过“走出去”可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煤炭生产供应能力越来越高,并转变为经济优势,进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快速发展。同时,“走出去”还有助于煤炭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规划和布局,实现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目标,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建设热情高,投资规模大

从2001年开始,煤炭企业终于走出了严重困境,进入复苏期并很快转入高速发展期。由于受国家煤炭投融资体制的改变、国内外煤炭价格的高企、企业做大做强的愿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煤炭企业、大型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等纷纷加入到煤矿建设中来。

近10年来,大量煤矿的建成和产能的逐步释放,对我国平稳较快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资源支撑作用。无论从全国煤炭产销量、煤炭产业结构、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角度来看,还是从煤矿安全生产、煤矿技术进步、主要经济指标、煤炭企业效益和职工收入来看,煤炭工业都处于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

地方政府通过配置资源,引入大企业、大项目,通过煤炭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优势;煤炭企业除了积极挖潜改造生产煤矿,“家门口”探资源、建煤矿外,还主动进行异地建矿甚至走出国门;大型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等建设煤矿的热情持续高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末,我国除以煤炭开采为主业的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外的13家大型中央企业共有生产煤矿、建设煤矿279个,年产量9.3亿吨,足迹遍布全国15个主要产煤省份。随着中央企业积极参与地方煤炭资源开发和煤矿兼并重组,上述数字一直在快速更新中。

在持续旺盛的市场需求拉动下,我国煤矿建设投资规模大幅扩大。近10年,是我国煤矿建设投资最多、投资增速最快的时期。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煤炭采选业完成投资总额2253亿元;“十一五”期间,完成投资总额1.2454万亿元,是新中国成立55年来投资总额的2.7倍,分别是“六五”时期的56.6倍,“七五”时期的34.1倍,“八五”时期的15.7倍,“九五”时期的16.4倍,“十五”时期的5.5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投资于煤炭采选业的投资总额逐年增加,二是由于建设条件更加复杂、基本建设程序复杂、税费增加及建设安全标准提高等导致的煤矿建设吨煤投资逐年增加。

据开滦集团有关人士介绍,受经济形势好转影响,该集团煤矿建设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至2006年,开滦集团共完成建设投资总额30亿元;2009年,完成建设投资总额106亿元;2010年,完成建设投资总额150亿元;2011年、2012年仍保持这个投资水平。

另外,建设规模大、建设速度快、达产时间短也是近10年来我国煤矿建设领域的显著特点。

由于受煤矿机械化装备水平提高和开采技术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近10年来,我国新建煤矿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有关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矿每年结转建设规模为3.6亿吨;“十二五”期间,我国规划每年新开工规模为7.4吨,其中大型特大型煤矿数量越来越多。截至2010年末,全国已建成年产1000万吨特大型煤矿40个,在建年产500万吨及以上煤矿约50个。

随着我国多元化投资保证程度及建矿技术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矿开拓开采系统不断优化,尽管井筒平均深度在增加、建设条件在恶化,但是近10年来新建煤矿建设速度仍在快速提高。目前,一般条件煤矿建设工期在2年至3年之间,井筒深达千米、又用特殊凿井法施工的煤矿建设工期也不超过4年。

煤矿建设工期的缩短,也使煤矿的达产时间大大缩短。以往煤矿投产后3年至5年内不能达产是常态,但近年来新投产的煤矿绝大多数在投产当年或在投产后第二年即可达产。这跟煤矿建设科技含量高有一定的关系。近10年来,煤矿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今天的投资,明天的生产力

业内人士坦言,近10年来,在旺盛的市场需求拉动下,我国煤炭产能建设超前,煤炭结构性过剩压力增大。据了解,近10年来,我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47万亿元,初步测算,到2011年底,全国现有生产煤矿、在建煤矿总产能已经超过40亿吨,与“十二五”期末规划产量相当。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煤炭产能建设超前等因素影响,当前我国煤炭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煤炭需求增幅收窄、库存大幅增加、价格持续下滑、企业应收账款增加,煤炭行业发展面临新的压力。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煤矿建设领域感受到阵阵寒意不足为奇。但反过来看,今天的煤炭结构性过剩与近10年来煤矿建设速度快、投资规模大不无关系。而由此带来的市场准入门槛低、工程质量低、煤矿服务年限短、人才流失严重及煤矿建设施工领域效益低等问题非常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煤矿建设市场秩序。

尽管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但是依然会保持稳定增长,能源需求还将适度增加。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特点,决定了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

业界的一致观点认为,按照“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增速7%预测,到2015年,全国能源资源需求总量将达到41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量40亿吨左右,较“十一五”末增加8亿吨左右,煤炭在一次能源资源结构中的比重可能由68%降至63%。目前,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5万亿吨,煤炭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地位难以改变。

面对新的形势,一要缓解煤炭结构性过剩压力,二要满足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需求,对未来煤矿建设进行科学规划非常必要。因为,宏观经济增速可以放缓,煤炭市场需求可以变化,但煤矿建成后不能轻易关闭了之。

业内人士建议,按照国家14个大型煤炭基地规划布局,煤矿建设要坚持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建设规模、开发节奏、开发强度要与国家规划矿区总体布局、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发展相协调,煤矿建设规模要与资源储量相匹配。根据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和开发布局,坚持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总体思路,一是加强东部矿区周边和深部资源勘查,适度建设接续煤矿,延长煤矿服务年限;二是放缓中部矿区建设速度,稳定煤炭生产能力;三是提高西部矿区资源勘查精度,根据市场需求提高煤炭生产能力,增加煤炭调出量。

说到底,煤矿建设是一个涉及体制机制、地质勘查、矿区规划、设计理念、技术装备、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点面结合,上下协调、整体推进。因而,落实到实际,煤矿建设要与矿区总体规划确定的井型相一致,严禁“大矿小开”、“批小建大”和缩短煤矿服务年限,支持煤炭资源科学有序开发。


为你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