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煤炭网> 炉料频道>煤炭频道>行业要闻>正文

冀中能源邢东矿争做全国生态矿山建设的标杆

分享到:
评论

据河北日报消息,绿色生态建设,是煤矿发展的一个趋势。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邢东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安全高效、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矿井”的办矿理念,全力打造集团公司绿色环保的典范窗口,走出了一条绿色生态矿山建设之路。“河北煤矿造林绿化先进单位”、“河北省园林式单位”、“河北省环境保护先进企业”、“全国煤炭环境保护优秀单位”、“河北省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花落邢东矿。

采煤不见煤

邢东的矿井靠近市区,临近村庄。

出于对自然环境和村民利益等方面的考虑,在矿区建立了一座可储1.2万吨原煤的大型封闭式煤仓,所有的煤炭升井后经封闭的原煤运输线直接入仓、直接装车,达到煤不落地,消除了煤炭在存放环节中产生的粉尘污染。

为彻底治理粉尘源,无论是井下还是井上,该矿所有的转载点全部使用了喷雾设施,从源头上治理粉尘污染,除正常装车外,原煤仓都处于封闭状态。对到矿运输原煤的汽车,也实行强制全封闭管理,要求所有运煤车辆必须自带苫布,装煤后不盖苫布的一律不予出矿。

实行“装车洒水,车走清扫”制度,先后购置了洒水车、吸尘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扬尘和洒煤,保持了矿区清洁无尘,就连已经使用10多年的煤场,地面依然保持着水泥的原色,真正实现了“出煤不见煤”。

排矸不提矸

矸石山是煤矿企业的象征,是煤矿最大的污染源之一,占地成本高,环境危害大。鉴于矿区与周边村庄的特殊地理位置,该矿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组成专家团自主创新了井下巷道矸石充填技术及装备研究,使矸石不升井,直接抛运到巷道进行充填,全面“消化”在地下。这项技术也获得了中国煤炭工业十大科技进步奖和五项国家发明专利。

矸石充填的成功,彻底改变了“有煤矿就有矸石山”的传统,成为了全国第一家“没有矸石山”的煤炭企业。截至去年底,通过运用这项技术已掘进充填巷道17666米,充填矸石33.8万立方米,置换煤炭53.4万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1年11月,该矿又建成了国内首个井下“洗煤厂”,率先实现了煤炭生产井下预排矸石。此项技术采用毛煤井下分选、矸石充填不升井的方法,使煤炭开采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在井下得以处理,并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实现了“绿色生态开采”的目的,还间接地提高了原煤的开采效率,更加增强了矿井的生产能力,综合经济效益年可增加近亿元。

用水不排水

为了解决矿井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大量污水,该矿投资800多万元建设了专门的污水处理站,日处理矿井水及生活污水1000立方米以上,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全部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满足了矿井降尘、喷灌、景观、洁卫等方面的用水需求。此项举措极大地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彻底消除了矿井废水的外排,实现了水的循环利用。每年可节约排污费用和水资源资金10万余元,为矿井发展注入了“绿色活力”。

矿区无噪音

生态矿山建设的一个突出的标志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由于矿区与最近村庄仅一墙之隔,机器运转产生的噪音影响村民日常生活。该矿对噪声污染源的主扇风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将其设在了地下,且在出风口安装了消音除尘装置,使矿区噪声控制在50分贝以下。采用全国最先进的环保型压风机,进一步使噪声降低了30分贝。

将最临近村民房屋的副井绞车房的墙壁全部贴上了隔音板,阻挡噪声的扩散和蔓延。

将配电车间、压风机房、主副井绞车房、卸装机房、皮带运输走廊全部增加为双层玻璃,提高了隔音效果。

对于在原煤运输中产生的噪声,该矿又投入资金30多万元,对振动筛加装了隔声室,对筛下溜煤筒加装了隔声屏,对207皮带机尾加装了隔声层,进而使工业噪声得到了有效隔绝。

矿内有花园

走在邢东矿区,鱼游于池,莺啼树梢,桃花含笑,柳枝绽翠,难怪第一次来该矿的人们总会不由地感叹“这不像煤矿,更像是花园。”

矿区西侧建有一个集小桥流水、亭阁走廊、假山等于一体的,占地约26500平方米的绿色生态园,绿叶相生、绿地喷泉相连,古今园艺相融,形成了矿区独特的游园景观。

为进一步提升矿区生态绿色水平,该矿自2008年11月起,历时半年时间,共铺设地下管路2000多米,架设50个冲路卷盘箱、12个中空喷枪和13个高空喷枪,使矿区绿色无尘化建设实现了从地面到高空的降尘效果。

今年3月份,又确立了“生态绿化美化走向空中立体化”的工作思路,在矿区借助灯杆、围墙等现有资源安装了138组“空中花篮”,延伸了绿化美化的整体范围。使矿区形成了下有草、中有树、高有花的立体景观,更加提升了邢东矿“绿色矿山”的窗口形象。

正如矿党委书记达乙更所说:“做好绿化美化是矿山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努力打造环境和自然的和谐,是企业的责任。”在绿色生态矿山建设过程中,邢东矿始终将企业发展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结合在一起,承担起尊重自然生态和保持青山绿水的社会责任,坚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在绿色发展之路上不断地书写着历史,创造着辉煌。


为你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