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外贸中心港”崛起进行时

2013-02-20 08:57 来源: 钢联资讯煤炭网

据芜湖日报消息,2月中旬,春寒尚未褪尽,朱家桥外贸码头二期项目工地上,呈现紧张有序的施工景象:一辆辆满载碎石和混凝土的大卡车穿梭往来,桩机、碾压机各司其职,轰隆作响。远处已经建成的朱家桥码头一期、集装箱码头泊位上,高大的门机、桥吊尽收眼底。

沿江而上,三山区境内,由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和新加坡吉宝电讯与通运有限公司合资开建的三山港区中外运码头项目,同样一片繁忙。一期2个万吨级泊位的水工项目已交付验收,后方物业建设加快推进,5台大型机械设备刚投入试生产不久。

朱家桥、三山港、裕溪口……就在我市一批港区建设花开“落子”的同时,支持芜湖港作为“安徽外贸中心港”加快“发力”的呼声也日渐高涨。今年全省“两会”期间,芜湖代表团的黄仁祝等代表《关于建设安徽省外贸芜湖中心港推动全市口岸发展的议案》引起广泛关注。议案提出进一步强化芜湖中心港作用,带动全省外向型经济发展。而在此之前,省市两级已密集展开调研和恳谈,其中我市已经采取出台支持集装箱物流发展的政策、编制芜湖市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等具体举措,支持港口物流业的发展。

掘金“黄金水道”

“最近有不少媒体报道称‘芜湖拟建全省外贸中心港’其实是不准确的。不是‘拟建’,而是‘提升’中心港地位。”市发改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芜湖港作为长江水运第五大港、煤炭能源输出第一大港,全省60%的集装箱从芜湖港中转,是名副其实的全省外贸中心港。“当前需要突破的是,在长江沿线江苏、湖北、江西等省份纷纷启动新一轮港口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做大做强芜湖港,强化其在长江流域的重要地位,掘金‘黄金水道’。”

掘金需利器,整合岸线资源、优化港区功能分工、加快港口设施建设都是必不可少的“磨刀功”。早在2009年7月,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的《芜湖港总体规划》中,就明确要在芜湖境内长江干流和支流的朱家桥、裕溪口、四褐山、三山、清水、湾沚等地,分别建设14个港区。按照功能分工,这14个港区又集聚为七大港区,形成芜湖港“一港七区”的总体格局,其中涉及外贸集装箱中转业务的,主要是朱家桥综合港区、三山综合港区。

“去年11月底开工的朱家桥外贸码头二期,将建设万吨级杂泊位2个、万吨级多用途泊位1个,预计今年10月完工。”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将具备60万标箱的集装箱中转能力。即将开工的集装箱码头一期后续工程建成后,芜湖港将实现100万标箱的集装箱中转能力。

港口建设规模扩大、航运等级提升,使我市港口吞吐能力明显增强。2012年,芜湖港口货物吞吐量82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5万标箱,连续三年保持10%以上增长。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我市港口年吞吐量将达1.5亿吨。

寻回流失的价值

尽管芜湖港的集装箱吞吐量一直位居长江沿岸主要港口前列,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我省目前每年大约有100万标箱的外贸集装箱,而从本省口岸进出的仅为30%,70%的集装箱流向江苏和上海。我市下游的南京港,每年40%的货源来自安徽,江北地区特别是合肥的集装箱,成为芜湖港与南京港竞争货源的交集点。

在一番细致考察和调研后发现,要想寻回我市物流链上流失的价值,就必须在运输成本、通关环境、政策支持、资源整合等多方面提升芜湖港的竞争力。以40英尺的集装箱为例,从合肥出发经芜湖港至上海洋山港,各项费用总计5738元;经南京港至上海洋山港,总计5900元,芜湖只有162元的价格优势。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江苏省、南京市针对我省集装箱物流采取了“减免、补贴、奖励”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抵消了芜湖港物流成本的比较优势,成功吸引了我省的集装箱货源。在成本优势削弱的同时,由于芜湖港开往上海港的班轮密度明显低于南京港,口岸建设和进出口物流方面仍存在“多头治理、条块分割”现象,加上安徽地区货代企业多为中小企业,议价能力低,影响了客户集装箱经芜湖港中转的积极性。

“按照芜湖目前港口建设进度,将很快具备100万标箱的集装箱中转能力,但‘有肚子’之后要避免出现‘吃不饱’。”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针对瓶颈谋划的“突围”方案中,既有近策,也有远谋。一方面,我市积极向省里建议,加大省市两级财政扶持力度,通过减免、奖励等政策优惠争取货源;另一方面努力提升内功,完善港口管理体制机制,推行“5+2”全天候通关和一站式通关模式;集中资源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临港物流园区建设等。

物流增值的未来

对安徽和芜湖来说,“全省外贸中心港”不仅仅是外贸货物集散和中转港。芜湖港的未来,也绝不止步于长江流域大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喂给港的角色。

“简单来说,港口+物流的联动促进,才是芜湖港的未来。”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黄仁祝在接受采访时,格外强调“现代物流”4个字对芜湖港转型发展的重要性。2010年12月,芜湖港与淮南矿业集团实现战略重组,成为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蜕变新生后,除了突飞猛进的业绩报表外,最显著的一大变化是——芜湖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从过去传统的单一装卸中转服务的港口,转变为集煤炭、集装箱、铁路运输、大宗生产资料商贸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物流企业。

单纯的外贸集装箱业务收入,占芜湖港整体业务收入的比重非常小,从政府到企业,高度重视“全省外贸中心港”建设的另一原因,是它带来的集聚效应和带动效应。作为一个城市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开发开放的重要平台,以港口为依托建立强大的现代物流系统,发展公共仓储、金融、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带来就业和税收,还能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和人才的集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避开传统商贸物流的激烈竞争,芜湖港如今重点瞄向大宗生产资料物流“蓝海”,在全国重要节点城市布局基地,打造现货交易和电子商务两大平台,希望成为大宗生产资料领域的“阿里巴巴”。“十二五”期间,以物流增值的“全省外贸中心港”,将尽快成为一个货物吞吐量超亿吨、产值突破500亿元、交易额达千亿元规模的港口物流园区,成为我市现代物流业版图上的新坐标。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