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化集团提升煤化工产业集群竞争力纪实

2013-03-12 08:41 来源: 钢联资讯煤炭网

2012年,在产能过剩、需求萎缩、综合成本抬高等诸多不利因素打压下,我国化工行业利润同比下降,不少企业举步维艰。但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煤化集团)化工板块依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共生产化工产品90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7%和31.67%,为陕煤化集团实现逆势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后,随着规模扩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化工板块对陕煤化集团的贡献将更加突出。在煤炭行业十年黄金期终结之际,化工板块的崛起无疑成为陕煤化集团保持强劲增长的新引擎。

然而,人们可能不知道,这些化工企业在加盟陕煤化集团时,大多已身陷绝境。那么,陕煤化集团到底施用了什么灵丹妙药,使这些老化企起死回生,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核心竞争力呢?

“陕煤化集团的发展历程,尤其是能够在市场寒流中经受住考验,印证了陕西省委省政府当初将省内煤炭、化工企业实施战略重组,是高瞻远瞩、科学的决策。这些年来,陕煤化集团以煤炭开发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现在已经形成了煤炭、煤化工两大主业双擎驱动,多元产业协同推进的产业体系,各产业之间联动运营,资源互补,抱团取暖,保证了企业的健康运行,也为我们今后的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陕煤化集团董事长华炜对记者说。

节能技改老化企脱胎换骨显活力

2007年,华炜到陕煤化赴任之初就面临该集团产业结构单一、煤炭产业链下游企业规模偏小、相关产业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对此,华炜带领团队提出了“以煤炭开发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多元互补发展”的战略思路,决定做大煤化工这块蛋糕、延伸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以此提高企业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集团旗下一大批老化工企业的技改工作就此紧锣密鼓地展开。

陕化公司是上世纪60年代建设的年产5万吨合成氨、6.5万吨尿素的小氮肥企业。经过数次扩能改造,到2000年,其合成氨、尿素年产能分别增至16万吨和26万吨。但由于技术落后、设备陈旧、产品市场竞争力差,企业长期微利甚至亏损经营。2002年,陕化公司外欠货款达1.5亿元,职工工资仅发放70%,深陷亏损泥潭无力自拔。

2006年6月,难以为继的陕化公司成功并入陕煤化集团。在后者鼎立支持下,陕化公司开始了调结构、转方式的二次创业。2007年3月,投资4.991亿元的年产3万吨1,4-丁二醇项目开工建设。2011年,该项目即为陕化公司增加销售收入5.74亿元,增加利润1.25亿元。2009年7月,陕化公司总投资达53.21亿元的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开工建设。该项目包括2×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新建项目,以及对老化肥装置改造形成的48万吨尿素装置。2013年1月,节能减排技改项目全部竣工投产,运行40多年的老合成氨装置彻底淘汰拆迁。至此,一个工艺技术先进、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拥有年产60万吨合成氨、100万吨尿素、35万吨磷复肥、3万吨1,4-丁二醇装置,年销售收入35亿元以上、利润超5亿元的新陕化公司诞生。

2012年3月底,陕煤化集团斥资26.3亿元,在陕化工业园建设年产10万吨1,4-丁二醇、24万吨甲醛、4.6万吨聚四氢呋喃、1万吨γ-丁内酯等大型精细化工产品项目。今年还将启动年产20万吨的乙二醇项目。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陕化公司将形成以化肥为基础、精细化工为主导、多元互补发展的格局。

“随着现有项目的达产和规划项目的投产,到2015年,陕化公司将形成年产100万吨尿素、40万吨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可达100亿元,成为上下游配套完整、竞争力大幅提升的大型煤化工、磷化工和精细化工生产基地。”陕化公司董事长张根锁信心满满地表示。

同样被陕煤化集团妙手回春的还有该集团所属的陕焦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陕焦公司)。这个上世纪70年代成立的焦化企业,1999~2004年,受焦煤货紧价扬、焦炭产能过剩、价格持续低迷等因素影响,经营状况不断恶化。为摆脱困境,陕焦公司举全厂之力,对原装置进行扩能改造。但2005年3月,在工程完成1/3时,国家严厉打压“两高一资”行业发展,收紧了相关项目贷款。陕焦公司这一改造项目因资金短缺面临下马困境。

关键时刻,陕煤化集团伸出了援助之手。2006年6月,陕焦公司成功加入陕煤化集团。并很快得到资金支持,其年产70万吨焦化改造项目于2008年初建成投产。随后,在陕煤化集团统一规划与大力支持下,陕焦公司又启动了年产95万吨焦化、20万吨焦炉煤气制甲醇扩能技改项目。这两套装置分别于2010年10月和2011年3月投产,大幅提升了陕焦公司抗风险能力,也终结了企业只焦不化的历史。

为充分利用资源,2012年3月,陕煤化集团再次出资1.7亿元,帮助陕焦公司建设年产7万吨甲醇弛放气制合成氨项目。该项目以甲醇弛放气与空分装置副产的氮气为原料生产液氨,具有成本低、经济与环保效益好等特点。据陕焦公司董事长赵新平介绍,该项目将于5月下旬投料试车。届时,陕焦公司将形成年产200万吨焦炭、20万吨甲醇、7万吨合成氨、10万吨化产(焦油+苯+硫磺等)生产能力,年销售收入将超过40亿元、利润5亿元,成为西部最大的焦化一体化企业。

“如果没有加盟陕煤化集团,没有陕煤化集团的精心呵护与鼎立支持,陕焦公司绝不可能走到今天,更不会拥有令人憧憬的明天!”陕焦公司总经理张立岗由衷地表示。

联合重组“两高”企业变身减排先锋

在成功实施对关中地区两家老化企升级改造后,以董事长华炜为核心的陕煤化集团领导班子,又将目光投向了陕北更广阔的天地。

2008年下半年,势单力薄的陕北众多民营化工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这其中包括拥有国内领先的中温煤焦油加氢专利技术的神木锦界天元化工公司和拥有煤焦油全馏分加氢技术、煤固体热载体快速热解技术的神木富油能源科技公司。

陕煤化集团抓住时机,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首先将天元和富油两家公司收入麾下,分别成立陕煤化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元公司)和陕煤化集团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油公司),并对其进行技术升级与扩能改造,先后建成天元公司年产50万吨中温煤焦油轻质化和富油公司每年60万吨粉煤快速热解、年产12万吨中低温煤焦油全馏分加氢三套工业化示范装置。

2009年11月,陕煤化集团再次出手,重组联众、来喜、五洲、东源4家规模较大、布局较集中的兰炭企业,成立陕化集团神木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木能源公司),为兰炭尾气的集中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创造条件。

之后,陕煤化集团又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与神木能源公司旗下四家民营兰炭企业联合组建洁能电厂,投入巨资,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分两期建成50×4兆瓦兰炭尾气发电项目,年综合利用兰炭尾气28亿立方米、发电14多亿千瓦时,节约标煤50万吨、减排CO296万吨。

2011年,神木能源公司累计生产兰炭180万吨,回收煤油焦13.29万吨,实现兰炭尾气发电7.8亿千瓦时,上网7.1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25.12亿元,实现利润1.37亿元。

2012年,在兰炭市场遭遇史上最严重“寒流”,全行业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凭借兰炭尾气发电项目和回收煤焦油的盈利,神木能源公司依然取得了实现销售收入20.1亿元、利润8583.62万元的良好业绩,稳坐全国兰炭行业利润头把交椅。

资源充分利用的好处远不止此。据神木能源公司工会主席、纪委书记雷整库介绍,作为陕西省装机容量最大的兰炭尾气发电企业,神木能源公司申请的兰炭尾气发电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已经成功注册。按照相关规定和目前欧洲市场CDM转让价格,仅一期2×50兆瓦兰炭尾气发电项目就可换来3000万元减排收益。而根据国家有关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规定,节能减排特征明显的神木能源公司,还可享受诸多税收优惠,这些优惠政策累计可为公司增效2亿多元。如果再算上年内将投产的年产30万吨电石、3套日产500吨气烧白灰以及配套的废水处理回用与电厂脱硫除尘项目带来的收益,神木能源公司的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将更显著。

然而,在陕煤化集团决策层看来,神木能源公司只是集团大循环链上的一个点,这个点只有与下一个面无缝对接,才能构建更大的循环经济圈,实现资源更高效、更清洁、更低碳的利用。这个面,就是陕煤化北元化工集团(以下简称北元公司)。

2009年3月,在重组民营企业成立北元公司后,陕煤化集团正式进军氯碱领域,斥资80亿元,于2011年底建成年产100万吨PVC和年产80万吨烧碱生产基地。项目配套建设了4×60兆瓦粉煤发电机组、2×30兆瓦电石炉尾气发电机组和年产240万吨工业废渣制水泥等装置,选用了包括空冷、干法乙烯工艺等诸多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整套装置具有技术先进、节能环保、布局紧凑等特点。与国内其他同规模氯碱项目相比,年减排二氧化碳360万吨、节水1200万立方米,节煤5.4万吨。

经陕煤化集团的统一规划与协调,北元公司、神木能源、天元公司、富油公司之间形成了煤—焦—电—化一体化完整的产业链,即煤→兰炭+煤焦油+兰炭尾气→尾气发电;煤焦油→天元公司或富油公司加氢→生产高附加值汽、柴油及其他化工产品;兰炭+电+白灰→电石→生产PVC;电石炉尾气→烧制白灰→电石原料;白灰尾气→烘干兰炭→生产电石;白灰渣+电石残渣→北元公司年产240万吨水泥;从而实现了能量梯级利用、物料闭路循环、产业链不断延伸、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高碳能源的低碳利用和“三废”零排放,为氯碱、焦炭、电石行业探索出一条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一系列化工项目的相继建成优化了陕煤化集团的产业布局,大幅提升了集团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2012年,煤炭市场遭遇市场寒流,陕煤化集团先前精心布局的化工板块集体发力,充分发挥煤化之间的利益联动机制,确保了陕煤化集团在市场寒流中稳中求进,逆势而上。

在对老化企升级改造的同时,陕煤化集团以先进专利技术为依托,遵循延链递进、高度关联的原则,规划并建设了一批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大型化工项目。2010年10月26日,新一代甲醇制烯烃(DMTO-Ⅱ)技术许可合同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订,标志着由陕煤化集团与相关科研院所共同开发、世界领先的DMTO-Ⅱ技术,在产业化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也标志着由陕煤化集团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共同建设的年产70万吨DMTO-Ⅱ工业化示范项目——蒲城清洁能源化工项目(以下简称蒲城项目)正式启动。

据负责项目总体设计的华陆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山秀丽介绍,一期年产180万吨甲醇、70万吨甲醇制烯烃的蒲城项目,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原料供应充足。2012年,陕煤化集团煤炭产量已经达到1.14亿吨,所产煤炭大多为优质化工用煤和动力煤,可为项目提供充足的煤炭资源。另外,陕煤化集团斥资73亿元,正在建设的年输煤量1000万吨的神—渭煤浆输送管道,2014年建成后,不仅能确保蒲城项目的原料供应与输送畅通,还能满足陕煤化集团旗下渭化集团和陕化公司的原料需求。

二是有丰富的水资源。该项目设计时选用了空冷技术和水资源梯级利用与净化回收技术,单位产品耗水量比同类企业降低40%以上。因此,现已落实的水源,不仅能满足一期项目用水需求,还可满足后期合计年产20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的用水需求。

三是技术先进。蒲城项目采用了世界领先的8.7兆帕压力等级水煤浆气化技术和国内最大煤炭处理能力的气化炉,通过等压合成技术生产甲醇,使甲醇综合能耗较其他企业降低30%以上。同时,先进的DMTO-Ⅱ技术确保甲醇制烯烃单元的甲醇转化率、烯烃收率更高。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63亿元,土建及长周期设备订货工作已经结束。锅炉、变电等部分公用工程竣工,整个项目将于2014年建成投产。届时,陕煤化集团产品的结构将更加优化、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将更强,对地方经济的支持与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在蒲城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时候,陕煤化集团又在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榆林地区,规划了总投资407.5亿元的循环经济项目群。这些项目包括:神木清水工业园区每年3000万吨中低温粉煤干馏加氢制油;店塔工业园区年产50万吨电石、2×125兆瓦劣质煤发电;锦界工业园区每年100万吨中温煤焦油轻质化扩能改造、每年2.5万吨煤焦油提取精酚;构建块煤(粉煤)—兰炭(粉焦)—煤焦油—燃料油等完整且具有一体化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550万吨兰炭、1100万吨粉焦、530万吨燃料油、80万吨电石、17亿立方米天然气、16万吨石油焦、2万吨液化气、525兆瓦煤气(劣质煤)发电,以及712万吨煤焦油加工生产能力。

“十三五”期间,陕煤化集团还将利用北元公司PVC项目副产的盐酸、周边优质硅矿石资源,建设有机硅项目,发展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等有机硅新材料;利用煤焦油轻质化获得的石脑油和尾油,生产芳烃、环己烷、环丙烷,以及己内酰胺、己二酸、尼龙66、烷基橡胶、环烷烃等高分子材料;利用炭过尾气生产天然气、芳烃以及MDI等高附加值产品;利用煤分质利用过程副产的大量沥青焦和焦末,生产高性能增炭剂、特炭、活性炭和石墨电极,最终将陕北基地打造成以煤分质高效利用为基础,以燃料油、新材料、精细化工为主导,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利润超40亿元,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煤化工旗舰,使其成为陕煤化集团新的利润增长极,为陕煤化集团“打造中国一流安全节能环保能源化工企业”企业愿景的早日实现发挥建设性作用。

2012年,陕煤化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250亿元,在中国企业50强中排名107位。按照规划,到“十二五”末,陕煤化集团将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挺进世界企业500强。十八大之后,陕煤化集团又制定了新一轮的五年发展目标,将继续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新的征程上实现更大跨越。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