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加拿大办煤矿

2014-05-15 09:05 来源: 钢联资讯煤炭网

据综合媒体报道,刘乃顺曾是山西某煤炭企业职工,10年前移民到加拿大,现为加拿大德华国际矿业集团总裁。德华国际矿业集团在加拿大控股或参股了4个煤矿项目,其中马鹿河煤田共3个矿区,第一矿区设计年产优质主焦煤1000万吨,是世界上优质焦煤储量最大的整装煤田。

“海外开办煤矿,挑战之一便是没有煤矿工人。”刘乃顺说。

加拿大规定,如果在当地招不到工人,企业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招工。中国是全球化的组成部分,当然可以招收中国工人。目前,德华国际矿业集团参股的煤矿项目有303名中国工人获得了工作签证。

德华国际矿业集团曾在2012年遭遇矿工劳务风波。当时,加拿大卑诗省建筑行业工会发表声明,谴责卑诗省政府将联邦和省合作的移民项目“临时外劳计划”滥用于煤矿领域,导致大量中国煤矿工人进入卑诗省东北部煤矿,抢夺加拿大本土煤矿工人的工作机会,并指责中国矿企“历来不重视矿工劳保问题”。

此后,事件一波三折。直至2013年5月20日,加拿大联邦法院判决,德华国际矿业集团及其参股公司胜诉,卑诗省建筑行业工会起诉该集团的9条理由全部被裁定撤销。

“我们的中国工人正在卑诗省建设加拿大最大的地下煤矿。”刘乃顺说。

在加拿大,98%的煤矿是露天开采,井下工人稀缺。为此,德华国际矿业集团在加拿大注册创办了德华卑诗省矿业培训学院,准备主动培养加拿大地下煤矿产业工人。

“本土化是解决劳工短缺的长治久安之策。”刘乃顺说。

刘乃顺去河北能源职业学院考察过,想看看怎么用中国的教材办学。在加拿大,仅有的井工煤矿采用的是房柱式开采,没有长壁式开采,他想把中国的长壁式开采引进加拿大。

“我知道中国煤炭工业的实力,也知道中国市场的需求,所以主张把中国的煤矿团队、技术、经验和设备应用到加拿大去。”刘乃顺说。

曾有加拿大政府官员问他,中国的煤矿是不是还在用镐头刨煤、用驴车拉煤?当时,刘乃顺想,偏见来自不了解,一定要把这些政府官员带到中国,让他们亲眼看看中国的现代化煤矿。

刘乃顺曾组织加拿大的土地、环境、林业、矿业部门的官员和一些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到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的煤矿参观。他们认为,中国煤矿的现代化、机械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是世界一流的。

“这是加拿大政府允许我们建矿的理由之一。”刘乃顺说,事实上,对于中国煤矿安全状况的改观和装备水平的提升,国外是认可的,但对于中国煤矿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对环境和水资源的破坏、煤矿税费以及煤矿工人素质还颇有微词,他相信这些都会改变。

“我们现在用的设备全部是中国的设备,管理人员是中国的,工人也都来自中国,但是班组长有的是加拿大人,最终要中西合璧,各取所长。”刘乃顺说。

一名加拿大煤炭企业家的中国煤炭观

关键词 进口煤

真正的“狼”,内外都有

国内部分煤炭企业认为,降价可以堵住进口煤。

“不能说降价对进口煤没有影响,但可以断定,堵不住。因为,进口煤在成本和质量上比国内一些同类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市场真正认可的是4个要素:质量、价格、运输和服务。正常的市场规律为,买方必然长期主宰市场,卖方偶然短暂占上风。”刘乃顺说。

事实上,中国煤炭消费地主要在中东部地区,隔着千山万水的进口煤比从新疆、内蒙古、陕西、宁夏等地运过来的煤都便宜。

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口煤炭8396.4万吨,同比增长5.1%。

“为什么堵不住?因为进口煤的成本比国内煤的成本低。”刘乃顺说,“国外煤炭企业只要亏损就可以停产,亏损后政府返还企业前几年缴纳的税款以支持企业发展。而中国煤炭企业的各种负担可能是全世界范围内最高的,包袱非常沉重。”

据刘乃顺介绍,国外煤炭企业许多没有资源费,仅此一项,国内煤炭企业的负担就很重。

煤矿分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两种。世界第二大产煤国是美国,美国的井工煤矿占48%,而露天煤矿占52%。其他大部分产煤国98%以上是露天煤矿,其投入少、见效快,适应市场的机动性强。但露天煤矿也有缺点,矿山寿命短,一般是10年左右,不能打持久战。中国煤矿98%是地下开采,矿山寿命很长,有利于打持久战。

另外,国外煤炭运输主要靠火车和轮船。以加拿大为例,该国有29个煤矿,年产能7000万吨,其中本国消化一小部分,向美国、中国、印度出口一部分,同时向巴西、日本、韩国出口一部分,基本上没有库存。而汽车运输半径都在50公里左右,目的是与火车对接。

“国外煤炭企业没有社会职能,而国内煤炭企业承担了诸如学校、医院等社会职能。”刘乃顺说。

再看运输,国内煤炭主要从山西、陕西、内蒙古外调,距离七八百公里还用汽车运输。

在刘乃顺看来,国内煤炭成本有六大块,一是税,二是费,三是运输成本,四是生产成本,五是管理成本,六是灰色成本。成本的名词世界共享,但内容完全不同。无论单项成本,还是综合成本,中国煤炭产品的成本在世界上往往都是最高的,怎么参与国际竞争?

目前,国内煤炭产能较大,库存处于高位。

“想用降价把进口煤顶出去,是损人不利己的非理性行为。”刘乃顺说,“若国内生产劣质煤和生产成本很高的企业不积极主动调整战略,产品成本不降低,市场布局不改变,或将产生严重问题。”

刘乃顺认为,中国一些煤炭企业仍然没有全球化的竞争意识,也没有全球化的战略眼光和策略。经济全球化,加入WTO的中国,国门是要打开的。

“现在,煤炭市场形势不好,但还不是真正‘狼’来了的时候,真正的‘狼’既来自国内同行,又来自国际同行。很多国外煤炭企业瞄准了中国市场,这对中国有好处,但不等于对中国煤炭企业有好处。中国增加了资源供给量和渠道,但中国煤炭企业增加了竞争对手,而且是短、平、快的对手。”刘乃顺说。

关键词 煤炭战略

行业缺乏战略研究、规划和布局

1992年,刘乃顺在中国煤矿工作的时候,中国煤炭产能约8亿吨。8亿吨煤,国内销售不了,那时候国家鼓励出口。

2013年,中国产煤37.5亿吨,实际产量可能已达40亿吨,而已有产能和将释放的产能可能接近50亿吨。

煤越挖越多,产量越来越大,效益却不见好转。可惜的是,煤炭黄金时期,很多煤炭企业做大了,但是并没有做强,甚至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有的企业名字在世界500强之内,但身段却远远在500强之外,无论是管理体制,还是核心竞争力、综合竞争力,皆是如此。

“这些年来,我国煤炭行业做大了但并没有做强。从过去到现在,煤炭行业整体上缺少战略,企业的历史感、使命感、责任感是缺失的。这种缺乏并不是说我们的企业家不行,而是由环境、政策和文化等综合因素造成的。”刘乃顺说。

他认为,整个煤炭行业缺乏战略研究、战略规划和战略布局,有的承载着几十万人的企业也没有战略规划,今天的形势迟早会到来。

当前,许多人认为,煤矿的今天和环境污染的今天是煤矿产能严重过剩造成的。

在刘乃顺看来,用市场之手淘汰高灰、高硫的劣质煤炭产能和高成本产能是非常残酷的。不能仅靠市场这只手去产能化,一定要企业、市场和政府三方联手,并且由政府主导,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问题、社会的问题、环境的问题和产能的问题。

刘乃顺说:“现在,煤炭企业要改变已有的观念,即国家在关键时候会拯救你。我们不排除国家会采取一些措施,但更主要的敌人是自己。煤炭企业能不能积极、主动、科学地整合劣质资源和高成本产能,企业家有没有勇气、胆魄、智慧、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改变现状,政府能不能创造企业主动作为的条件,都很关键。”

刘乃顺表示,在未来的50年至100年,中国的主体能源还是煤炭。但是,未来的环境成本和开采成本会越来越高,内部竞争和国际竞争会更激烈,这对煤炭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个考验,对企业家的战略思考、战略布局和战略抉择是个考验。

关键词 煤炭机遇

煤炭工业面临重大战略机遇期

“以前的困难是煤矿工人饿肚子,这一轮的困难不是饿肚子了,而是伤筋动骨甚至脱胎换骨。不过,这个时期也是煤炭工业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刘乃顺说。

目前,煤炭工业战略机遇期体现在5个方面。

一是从世界煤炭工业发展来看,未来的煤炭市场竞争是全球化的经济竞争,不是原来的小区域竞争。看清楚这一点,就应在全球范围内布局生产。若能抓住这个战略机遇,凭借中国煤炭企业的经验、技术、团队和资金实力,跟国外煤炭企业在同一平台上竞争,他们是竞争不过中国煤炭企业的。

二是煤炭企业发展到今天,可以说关关难过关关过,一直没有面临过生死存亡的关头。但是,现在很多煤炭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本身就是战略性选择,即真正正视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环境压力给煤炭工业带来了战略机遇期。煤炭过度开采和浪费性开采导致一些煤炭产品硫分和灰分高、采深增加、开采条件复杂,继而导致环境治理成本高、生产成本高、产品附加值低。如果完全用市场之手来处理这件事,一来煤炭企业会阵痛,二来对煤炭企业不公平。这个时候,国家能不能出台一些政策,支持煤炭企业转产、走向海外?比如,一个地方淘汰多少产能,就支持其到海外开发多少优质产能,这样煤炭企业就活了。

四是政府完全可以把税费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甚至国际化。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化的竞争,税费不国际化、规范化,怎么参与世界经济竞争。

五是煤炭产品升级换代、清洁利用。如中煤科工集团研发了锅炉煤粉技术,推广应用这项技术,可以减少煤炭使用量30%以上,若进一步清洁利用,污染物排放量骤降。但是,科技、产品升级换代需要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建议政府这只强有力的手能够积极而科学地介入,不能像以前那样,给完贷款后就等着收利息。

刘乃顺表示,今天,煤炭工业、煤炭企业和企业家们已经站在了战略机遇的选择节点上。在这个节点上,做什么样的选择,不仅取决于煤炭企业家的自身水准、职业操守、历史使命,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政府做什么样的顶层设计,出台什么样的行业政策,采用什么样的科学措施。说到底,这需要政府、企业家的政治智慧和商业智慧高度统一。

“政府和企业家应联手对煤炭工业做一个历史定位,进行全球化布局,制定科学长远的政策,这是我们进行战略选择的基础。政府应为企业家进行战略选择提供基础、条件和保障。”刘乃顺说。

关键词 走出去

全球范围内布局煤炭生产

中国煤炭行业大起大落不是首次,河东河西变迁也有多回。

22年前,刘乃顺曾发表过《走出娘子关》一文,呼吁其所在企业及山西的煤炭企业走到省外去销售煤炭,彼时的背景是山西煤炭企业生产的煤炭卖不出去。

10年前,他去加拿大,也是冲着煤炭去的。这10年来,他一直在加拿大勘探煤炭资源。

“现在,我在加拿大有了自己的企业,我要呼吁中国的煤炭企业走出国门。”刘乃顺说。

刘乃顺认为,中国煤炭企业走出去有技术、经验、团队、市场、政策五大优势,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既能解决市场的问题,又能解决产能和环境的问题,同时还能输出技术和管理队伍,更重要的是能让国家和企业获得资源,实现国内外产品的资源配置、成本互控、质量互补和利润共保。

“国外的优质煤炭资源可以跟国内的劣质煤炭资源进行配比,这样既能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又能缓解产能与环境的矛盾。”刘乃顺说。

目前,国内煤炭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不少煤炭企业对于走出去心有余而力不足。刘乃顺分析,一些煤炭企业,一是不知道怎么走出去,二是不敢走出去,三是没必要走出去,四是不能走出去。

“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应该去海外拓展、储备一些煤炭资源。越是困难时期,越要有走出去的意识。”刘乃顺说,“除了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外,还要从战略高度出发,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

刘乃顺认为,今天的中国煤炭企业现状有点像100多年前的美国石油界。

那时美国石油滞销,许多石油企业家认为石油已是夕阳产业,因而纷纷倒闭转产转让。当时有个销售员完全不赞同这种观点并努力作为,这个销售员的名字已伴随着石油产业的蓬勃发展载入史册。他叫洛克菲勒。

刘乃顺分析,很多国有企业海外投资都亏损了,原因之一在于自身,人出去了、钱出去了,屁股和脑袋一直在国内。即使思想转变过来了,十月怀胎总得有个过程。

“一些国企刚迈出国门,路径还不熟悉,就想一蹴而就,事实上程序都没有走完呢,怎么可能成功?”刘乃顺说。

刘乃顺对自己在加拿大的成功投资经验进行了总结,即“5个R”,“R”是正确或正当的意思。一是正确的项目;二是正当的资本;三是正确的人;四是正当的方式;五是正确的程序。串成一句话就是,正确的人使用正当的资本,利用正当的方式,通过正确的程序,做正确的项目。

“在法制完备的国家投资,你按照程序来,没人敢不给你办;不按照程序来,没人敢给你办。海外企业的招待费、接待费、礼品费基本是零。在加拿大办煤矿的时候,我应付政府检查、求政府办事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基本是零。”刘乃顺说。

他认为,中国煤炭企业有几个梯队适合走出去,一是中央企业,二是大型国有企业,三是私营企业。但是,从政策角度来看,首先鼓励私营企业,其次是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等因素导致高硫化、高灰化、高成本化、低效率化的煤炭企业,它们往往具有较成熟的管理团队、开采技术等,适合走出去。

一般而言,海外投资要去那些法制完备、社会稳定、政策连续的国家,而不是第三世界国家。从地缘政治来讲,选择顺序依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南美地区、南非、蒙古国等。


相关文章

推荐信息

热点推荐
我的有色网2013新版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