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煤炭网> 炉料频道>煤炭频道>行业要闻>正文

用实践论矛盾论引领煤炭资源县转型发展

分享到:
评论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创造性地阐释了理论与实践、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经典原理,为中国革命与建设确立了一个哲学逻辑、提供了一个理论形态、开辟了一条思想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再次研读《实践论》和《矛盾论》,对于指导和推动煤炭资源县转型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掌握“矛盾”法则看问题,把脉转型发展

《矛盾论》指出: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他的存在和发展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一核心论断,要求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就目前筠连而言,发展底子不厚、总量不大、动力不足、质量不高仍然是最大的县情,“一煤独大”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仍然是发展中的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又衍生出三大问题。一是产业畸形之困。资源红利的易得性,使得大量银行资本和民间“热钱”涌入煤炭采掘业和相关产业,非煤产业被大大排挤,造成产业结构失衡。以筠连为例,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17:64.6:18.4,二产一枝独秀,一产发展不足,三产严重落后,矛盾十分突出。二是生态恶化之困。由于煤炭开采回采率低,资源严重浪费;劣质煤、煤矸石、粉煤灰等煤炭副产物的大量排放,极易造成空气和水质污染;煤炭采空后,地质结构遭到较大破坏,山地灾害、房屋垮塌等问题日益凸显。三是安全严峻之困。筠连煤炭矿井主要煤层瓦斯突出、含水丰富,且个别煤层有自燃现象,加之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不强,采煤工艺和生产设备较为落后,安全隐患严重。解决上述问题,必须聚焦“资源依赖严重、产业结构失衡”这一主要矛盾,围绕破解矛盾的三个主要方面,坚定不移走转型发展之路。

二、突出“实践”标准探新路,问诊转型发展

《实践论》关于“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认识过程的两大飞跃”,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探寻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要求我们树立实践思维,既注重实践,又注重实干,还注重实效。作为煤炭资源大县的筠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转型势在必行。一要突出抓好产业转型。筠连的产业转型既不能放弃煤炭另起炉灶,又不能紧紧局限于煤炭抑制创新。要立足于煤,实施集团化管理、机械化生产、精细化开采,推进传统产业由“小散”向“集约”转型,逐步向发展;要延伸于煤,构建煤转电、煤转肥、煤转材、煤气化等产品循环利用体系,推进接续产业由“短链”向“长链”转型;要超越于煤,探索工农旅结合的绿色生态发展新路径,推进替代产业由“弱小”向“强大”转型。二要协调推进城镇转型。城镇与产业相伴而生、相融互动。推进筠连转型发展,必须统筹城镇转型和经济发展两个大局,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建设,坚定不移地走高效低碳、生态环保、节约创新、智慧平安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三要配套完善管理转型。推进筠连转型发展,重点是掌握科学方法,关键在健全管理机制。就是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要求,从利益、制度、政策等环节入手,打造“小政府”,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构建“大社会”,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激发“活市场”,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三、运用“辩证”方法重协调,推进转型发展

事物的发展变化就本质而言是矛盾的发展变化,而矛盾首先是在对立面相互否定、排斥的斗争性中发生变动的。《矛盾论》所阐述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核心是讲两点论、用辩证法、找平衡点。推进煤炭资源县转型发展,要学会从“两面”看问题,摒弃非左即右、非黑即白的机械二元论思维。一要正确处理“远”与“近”的关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有远与近的哲学关系。筠连的转型发展要把“建成经济强县、率先全面小康”的近期目标与“绿色筠连、生态筠连、宜居筠连”的长远目标相结合,更加注重绿色GDP,决不能抄“靠煤吃饭、坐吃山空”的近道。二要正确处理“主”与“次”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工作中要“抓重点”“抓关键”。筠连的转型发展既要突出改造传统优势产业,推动煤炭向清洁低碳型、集约高效型、延伸循环型、生态环保型、安全保障型转变;又要注重发挥山区生态优势,顺应“互联网+”趋势,培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主次分明、多元发展、城乡统筹。三要正确处理“量”与“质”的关系。量变与质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经济转型无非是转方式、走高端,调结构、抓延伸,扩总量、提质效。筠连的转型发展既要以煤炭产业升级为基础,以新型的业态做出总量优势和规模效应;又要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开发高端产品,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最精化、最优化。

四、强化“系统”思维建机制,保障转型发展

《矛盾论》告诉我们,系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联系是客观、普遍存在的。一个国家和地方的治理也如此,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有机统一体,无论哪个点受力不均,都会打破“三角平衡”。解决县域经济社会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个领域的关联性、协同性。一要构建经济转型的动力机制。要始终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依托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集群发展优势产业,提供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撑力;要坚持企业创新与全民创新并举的方针,加快构建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政策引导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经济增长的创新动力源。二要构建社会稳定的平衡机制。平衡机制“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公正和谐、稳定有序”的基本要素,要求我们在定政策、作决策、上项目时,必须始终把风险预测、风险防范、风险化解作为前置条件,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和需急迫的权益诉求。三要构建法治有序的调整机制。构建调整机制,关键在改革、重心在基层,就是要健全植根社会生活领域的基层党建新机制、扁平化的行政运作服务新机制、多元化的社会治理新机制、基层社区组织的综合协调服务新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凝聚新机制,使基层社会治理朝着现代化目标阔步迈进。


为你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