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煤炭网> 炉料频道>煤炭频道>行业要闻>正文

供需失衡是“病根子”

分享到:
评论

 

之所以跌跌不休,大宗商品市场“久熊不牛”的“病根子”在于供需失衡。

以煤炭为例,当前,煤炭行业正处“寒冬”,上游产能过剩、下游需求不旺,低价格、高库存形成了恶性循环,全行业持续亏损。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梁敦仕表示,煤炭行业下行已持续了三年多,特别是今年以来供求矛盾愈加突出,价格下滑、效益下降、亏损面扩大,形势更加严峻。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虽然煤炭产量持续下降,但消费下降更为明显。今年前10个月全国煤炭产量30.45亿吨,同比减少1.14亿吨,下降3.6%,而前10个月全国煤炭消费约32.3亿吨,同比减少1.6亿吨,下降4.7%(10月当月下降5%)。

在供需失衡背景下,11月中旬,秦皇岛港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平仓价相比2011年的高点下降了58%,炼焦煤价格比年初下降约200元/吨。目前煤炭价格已跌回2004年末水平。

东吴期货研究所所长姜兴春指出,目前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暴跌是“三重利空”叠加的结果:一重利空是当前大宗商品需求不足,去产能、去库存化导致中间贸易环节和终端消费环节低库存,价格下跌过程中缺少蓄水池作用;二重利空是以上商品处在季节性消费淡季,企业本身消费需求下降较多;三重利空是美联储加息时点临近,导致主要出口国货币进一步贬值,增强有色、铁矿石以及农产品(000061,股吧)出口竞争力。此外,中国需求下降,大量低价进口商品冲击市场,价格暴跌就是对未来需求不乐观的反映。

煤炭、钢材、有色金属作为工业消费品,在供给消费两端的挤压下始终呈现弱势运行的格局。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在逆周期的背景下,消费呈现逐级回落的特征,从制造业PMI的运行以及工业增加值、发电用电的统计数据上就能得出结论,消费减弱是工业品持续走低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产能过剩的现象始终没有得到缓解,而销售不畅导致库存增加。临近年终,企业资金回笼压力渐渐增大,集中抛售令价格再度承压。与此同时,美联储加息预期令美元保持强势,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承压。


为你推荐

更多>>